一、从1950年到1965年,辽宁科技事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发展迅猛,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建国之初,辽宁科技人员匮乏,科研基础薄弱,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这一时期,辽宁得到了全国的支援。国家从全国各地招聘、调集了4000余名科技人员来辽宁工作。“一五”期间,国家又从全国各地动员和抽调近万名科技、管理人员来辽宁参加建设,使辽宁科技力量得到充实,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和科技普及活动广泛开展。
到1965年,全省市级以上科研机构达到124个,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18.7万余人,与1949年相比,科研机构增加14.5倍,专业技术人员增加44.6倍。全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辽宁依托雄厚的科技力量,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共和国第一”,比如第一台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第一台20万千伏安变压器、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第一座超音速风洞、第一台透平压缩机等等,并因此获得了“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二、从1966年至1976年,由于受到“文革”冲击,辽宁科技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科技发展陷入低谷
十年动乱使辽宁科技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大批科技人员被诬陷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成为专政对象;已经建立起来的科研机构,有的被撤销,有的被拆散;大量的图书资料、科研仪器和设备被毁坏;绝大部分专业性和群众性的学术组织和科普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科技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在这种十分艰难的环境与条件下,辽宁广大科技工作者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坚持科学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全国第一台大型罗茨真空泵、第一台永磁筒式磁选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油气井、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焦炉、第一台核潜艇用高温高压封闭式不锈钢主循环泵,达到国际水平的万吨级远洋巨轮、大型超精密轴承、双箭杆织布机,以及后来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30”、“铁丰18”大豆新品种等等,都在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从1977年到1979年,通过拨乱反正,辽宁科技事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为尽快恢复和启动全省科技工作,1977年,辽宁省先后四次召开以科技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当年9月,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全省广播大会,提出“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在全省掀起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新高潮”。11月,辽宁历史上首次全省科学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号召“全党动员,大办科学,为实现辽宁省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奋斗”。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一系列著名论断,宣告了科学春天的到来。同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仅1978和1979两年,辽宁科技战线就平反了1万多起冤假错案,把下乡插队的2.1万名科技人员调回科技岗位,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科研机构,恢复和健全了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协会及其所属学术团体,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3年间,辽宁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势头强劲。8400米大长度超深井油矿电缆、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SJ-55/20小型电子数字计算机、东风5号弹头姿态控制用816.814肼分解催化剂、30万千瓦转轮、50万伏高压隔离开关、1500立式涡轮分子泵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辽宁开启了科技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新探索
1982年,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这一方针,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省普遍设立了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副市长和副县长,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这一时期,辽宁先后组织实施了“一二三工程”和“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其中“一二三工程”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赞誉为“星火计划的先驱”。从1985年起,辽宁全面展开科技体制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较早提出了“科技兴辽”战略。这一时期,辽宁的科技对外开放如火如荼,科技合作与交流空前广泛。
20世纪80年代,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颅像重合法鉴定颅骨身源新技术、小方坯连铸工艺设备、数控卧式加工中心、中空纤维膜氮氢分离器、稠油注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等一大批出自辽宁的科技成果令全国瞩目;与此同时,歼8Ⅱ飞机、HP-01号海洋机器人、6RLB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数控机床等新的“共和国第一”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辽宁问世。
五、20世纪90年代,辽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建立并强化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和机制
1995年,辽宁确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原材料深加工”的调整改造方针;1999年强调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时期,辽宁组织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省院校合作工程、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快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应用型科研机构开始向企业化转制;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无缆水下机器人、钒钛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催化裂化干气与本烃化制乙烯成套技术、69000吨化学成品油轮、年产20万吨合成氨国产化装置、万吨级PVC树脂国产化装置、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养殖研究及应用、高产多抗性玉米沈单7号选育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辽宁的整体科技实力与水平。
六、进入21世纪,辽宁科技发展迎来重要跃升期,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和支撑辽宁振兴的主战略
进入新世纪,辽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做出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2月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成立了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布了《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这一阶段,辽宁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组织科技攻关,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和民生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打造了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品牌。科技发展乘势而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跨越。

“十五”以来,辽宁科技创新连年取得大丰收,特别是近几年来,相继攻克了多轴联动高档数控、大型铸锻件可视化铸造、超级钢控轧控冷、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在机器人、燃料电池、纳米材料制备、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技术、新农药创制等领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CAD、CAM等信息技术在全省制造业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成功开发出高档数控机床、兆瓦级风力发电机、30万吨超大型油轮、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30万千瓦核主泵、盾构机、大型船用曲轴、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装置等一批重大装备和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匿名回答于2023-10-09 11:47:00
夏,禹分九州时,辽宁属于幽州。
商代时,属于北方大国--孤竹国。
商亡后,箕子东迁,建立箕子朝鲜。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对孤竹、朝鲜和东胡、山戎进行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成为七雄之一;辽宁属辽东群、辽西郡。
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辽宁地区设置有辽东郡、辽西郡。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辽宁地区大部属辽东王,小部属燕王。
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其中辽宁地区属幽州。
东汉时期又增设玄菟郡和辽东属国,郡国下设24个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时代。辽宁地区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等,郡下置县。南北朝时期,地方政权更替频繁,辽宁的行政建置变迁十分繁杂,但基本上仍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数目越来越多,区划越来越小。至北齐时期,辽宁地区除高句丽设置的30个城外,北齐在此共设置了1州、2郡、7县。
隋、唐、辽、金时期,为道、路时代。在该时期内,辽宁地区行政建置的一级机构基本上是道和路。
隋代,前期为州县二级制,隋代后期为郡县二级制;在辽宁地区设有柳城郡、辽西郡、辽东郡,郡下设县。
唐代,始行道、州、县三级制,辽宁地区归河北道管辖。道下设营州上都督府、安东都护府,府下设有州县。从晋元兴三年至唐乾封三年(404年-668年),辽河以东被北方民族政权高句丽所占据,其所设行政建置为城邑建置机构。
辽代,在辽宁地区设有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道下设有府州县。金代在辽宁地区设置有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等,路下设有州县。辽金时期的基层建置机构州、县数量大,隶属关系繁杂,是辽宁地区普遍设置、广泛开发的时期。到金代,涉及辽宁地区的建置有4路,22个路属路、州、府,并下辖35个州县及8个州下县。
元代,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阳行省,行省下设有路、州、县机构。
明朝,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东都司,都司下设25卫和2州。这种都司卫所体制虽为军事机构,但兼理民政,其职能类似行省,是元代行省制的继续。
清朝,在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以盛京(奉天)将军系统辖治旗人,以府州县管理民人。清末改为奉天行省,省下辖有道、县。
甲午战争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匿名回答于2023-10-07 00:48:48
清朝入关前,沈阳是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沈阳故宫,富丽堂皇。清军入关后,沈阳故宫(那时叫“盛京皇宫”)成为了陪都宫殿,是历代清朝皇帝东巡时的驻跸之所和拜谒祖先、纪念先皇的地方。
匿名回答于2023-10-07 0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