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碱含量应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并以实测平均碱含量计,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以实际用量计,水泥提供的碱可按式(A.1.1)计算:
AC=WCKC(kg/m3) (A.1.1)
式中:WC——水泥用量(kg/m3);
Kc——水泥平均碱含量(%)。
A.1.2掺合料
掺合料提供的碱可按式(A.1.2)计算:
Ama WcKma(kg/m3) (A.1.2)
式中:β掺合料有效碱含量占掺合料碱含量的百分率(%); γ——掺合料对水泥的重量置换率(%); Kma——掺合料碱含量(%)。
对于矿渣、粉煤灰和硅灰,β值分别为50%、15%和50%。
A.1.3集料和拌合水
如果骨料为受到海水作用的砂石和拌合水为海水,则由集料和拌合水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可按式(A.1.3)计算:
Aam=0.76(WaPac+WwPwc) (kg/m3) (A.1.3)
O该方法摘自《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1r 176---1996)(iso 680.1991,CECS 53:93),氧化钠、氧化钾的测定和计算摘自《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 175—1999)。
式中:Pac——集料的氯离子含量(%); Pwc—— 拌合水的氯离子含量(%);
Wa——集料用量(kg/m3);
Ww——拌合水用量(kg/m3)。
A.1.4化学外加剂
在化学外加剂的掺量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时,外加剂引入混凝土的碱可按式(A.1.4)计算:
Aca=aWcWaKca (kg/m3) (A.1.4)
式中: a——将钠或钾盐的重量折算成等当量Na2O重量的系数; Wa——外加剂掺量(%);
Kca——外加剂中钠(钾)盐含量(%)。 常用钾或钠盐的折算系数按表A.1.4取值。
表A.1.4钠或钾盐的重量折算成等当量Na20重量的系数
A.1.5混凝土
混凝土的碱总量A可按下式计算:
A=Ac+Aca+Ama+Aaw (kg/m3) (A.1.5)
A.2混凝土外加剂中含碱量的测定方法①(火焰光度法)
A.2.1适用范围
矿物质的混凝土外加剂,如膨胀剂等,不在此范围之内。
A.2.2方法提要
试样用约80℃的热水溶解,以氨水分离铁、铝;以碳酸钙分离钙、镁。滤液中的碱(钾和钠),采用相应的滤光片,用火焰光度计进行测定。
A.2.3试剂与仪器
1水:本方法所涉及的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2试剂:本方法所涉及的化学试剂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分析纯化学试剂。
3 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已在130~150℃烘过2h的氯化钾(光
谱纯)0.7920g及氯化钠(光谱纯)0.9430g,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人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转移至干燥的带盖的塑料瓶中。此标准溶液每毫升相当于氧化钾及氧化钠0.5mg。
4 盐酸(1+1)。
5 6 7 8
氨水(1+1)。
碳酸铵溶液[10%(W/V)]。
甲基红指示剂{[0.2%(W/V)]乙醇溶液}。 火焰光度计。
A.2.4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l00mL的容量瓶中注入0.00mL;1.00mL;2.00mL;4.00mL;8.00mL;12.00mL的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分别相当于氧化钾、氧化钠各0.00mg;0.50mg;1.00 mg;2.00mg;4.00mg;6.00mg),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分别于火焰光度计上按仪器使用规程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的检流计读数与溶液的浓度关系,分别绘制氧化钾及氧化钠的工作曲线。
A.2.5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置于150mL的瓷蒸发皿中,用80~C左右的热水润湿并稀释至30mL,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蒸发,保持微沸5min后取下,冷却加1滴甲基红指示剂,{[0.2%(W/V)]乙醇溶液},滴加氨水(1+1),使溶液呈黄色,加人l0mL碳酸铵溶液[10%(W/V)],搅拌,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并保持微沸l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以热水洗涤,滤液及洗液盛于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以盐酸(1+1)中和至溶液呈红色,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以火焰光度计按仪器使用规程进行测定。称样量及稀释倍数见表A.2.5。
表A.2.5称样量及稀释倍数
A.2.6氧化钾与氧化钠含量计算:
氧化钾百分含量(X1)及氧化钠百分含量(X2)分别按式(A.2.6-1)和式(A.2.6-2)计算:
C1 n
100 (A.2.6-1)
G 1000C2 n
X2(%) 100 (A.2.6-2)
G 1000X1(%)
式中:C1--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lOOmL被测定液中氧化钾的含量(mg);
C2--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mL被测定液中氧化钠的含量(mg); n——被测溶液的稀释倍数; G——试样质量(g)。
A.2.7含碱量
外加剂含碱量按式(A.2.7)计算:
含碱量(%)=0.658×X1+ X2 (A.2.7) 式中: X1--氧化钾含量(%); X2——氧化钠含量(%)。
A.2.8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
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见表A.2.8。
表A.2.8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
A.2.9含碱量的测定
含碱量的测定亦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参见《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匿名回答于2023-10-09 13:25:39
匿名回答于2023-10-08 08:02:03
首先,取一定量的掺合料样品,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使其溶解或悬浮。
然后,用酸酸化反应或电位滴定法测定悬浮液或溶液的pH值,得到溶液或悬浮液的酸度。
接下来,根据酸度值和已知的反应方程式,通过化学计算得到掺合料样品中的碱含量。
最后,通过多次试验取平均值,得出可靠的碱含量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掺合料样品进行快速且准确的碱含量计算。
匿名回答于2023-10-08 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