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 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据说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门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匿名回答于2023-10-09 17: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