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搬迁到荆州路405号,拍摄搬迁之后的第一部影片《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最早就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5年5月16日,《电通》画报创刊号刊登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
《解放日报》一篇报道中提到,1935年2月,聂耳听说上海电通公司已经开拍的影片《风云儿女》的结尾处还需要一首主题歌,便找到了此片的编剧夏衍,要求写歌。据夏衍回忆:“我给他看了电影台本,这个剧本的故事他早就知道,所以他一拿到手就找到了最后那一首歌词。他连着念了两遍,很快地说,‘作曲交给我,我干。’”为音乐表达的需要,聂耳在歌词中加进了三个“起来”,并在结尾处“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又加进了“前进!进!”,使整个歌曲节奏更加浑然一体、铿锵有力。这首歌就是后来唱响全中国、闻名于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1:27:30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1:42:57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26][27][28]
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1959年,中国唱片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录制出版了全套标准国歌专用唱片。1978年,推出集体填词版专用唱片。1983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出版了恢复原词后的标准国歌专用唱片。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1:52:46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电通”公司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2:33:33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1935年5月10日,《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在《中华日报》上发表。16日,《电通》画报创刊号刊登歌谱。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时译“夏亚夫”)配器,将《义勇军进行曲》灌成唱片公开发行。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3:13:27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3:19:48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2]。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匿名回答于2022-09-10 03: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