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之仇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主角是齐襄公,有关的历史故事解释如下: 春秋时期,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夷王三年,齐侯因此被周夷王活活烹杀。齐人哀之,谥为哀公。自哀公开始,传九世到齐襄公姜诸儿,齐襄公出兵灭纪国,为齐哀公报仇。齐襄公是齐桓公的兄长。春秋三传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 后来,汉武帝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遂坚决北伐匈奴。因为汉高祖曾有“白登之围”被迫贡献金帛女子的耻辱;吕后也遭遇过匈奴致书之辱;文景两代,也都不断遭受匈奴入侵,所以,汉武帝决心复仇,解决边患。
匿名回答于2019-09-24 05:26:23
拼音】jiǔshìzhīchóu【典故】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公羊传·庄公四年》【释义】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用法】作宾语;指久远的深仇【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齐国国王齐哀公因为诸侯国纪国国王纪侯向周朝天子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齐国的后代国君一直牢记这个仇恨,直到哀公后代的第9位君主齐襄公出兵攻打纪国,并消灭纪国,报了这个九世之仇【示例】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 章炳麟《菌说》
匿名回答于2019-10-02 0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