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除了具有其他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外,还常表示“多”的意思。清代汪中《述学?释三九》中说:“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素问?三部九侯论》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认为“九”是最高数,超过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因此,自古至今,常用“九”表示“多”。
在我国,人们把九看作“天数”,因为九是龙形或蛇形的图腾化文字。所以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
九”为奇数之最。在我国,“九”字最富于神秘的色彩。帝王时代,凡城门数、宫殿数、门钉数多以“九”计,如形容紫禁城“宫阙九重”,太和殿采用“九开间”,故宫的门钉取九九八十一这个数目。甚至宫廷器物之名亦冠以“九”字,如九龙杯、九桃壶、九龙柱等。以“九”表示广大繁杂众多的词也不少,如:九天、九州、九重、九泉……由“九”的倍数派生而来的数字也受到人们的崇尚,如十八罗汉、十八般武艺;孔子贤者七十二;天坛祈年殿旁建七十二间长廊;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鼓楼击鼓和寺院撞钟要一百零八下……
为什么古时人们会那样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清代语文学家汪中说:“一奇二偶,一二可为数。二加一则为三,故三者,数之成也。积而对十,则复归为一,十不可为数,故九者,数之终也。”古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又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九”是阳数中的极数,再大的数其尾数也大不过“九”。这样,“九”被视为天的象征;天分九层(九天),天诞日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会于帝王,帝王称为“九五之尊”;同时,“九”也象征极高(九霄云外)、极广(九州方圆)、极深(九泉之下)、极冷(数九寒天)……“九”之所以被人们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谐音“久”,也被当做吉利的数字。
匿名回答于2023-10-27 13:11:35
2.中国古代的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这又与我们中国文化中最早的一部哲学书有关,这部哲学书叫《周易》。
按照历史通行的说法,周易先是由伏羲创制了八卦,后来周文王在狱中,潜心研究七年,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后来孔子为周易做注解,从而让周易成为经典,后来也称为易经。
作为哲学思想的易经,接受了当时阴阳学说,把世界分成阴阳两种,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奇数就是阳,而偶数就是阴。奇数中以九为最高,也就是说,在阳中,以九为最大。
九五这个词连用,是在易经的乾卦中。易经有六十四卦,而乾卦又是第一卦,乾为天,坤为地,乾代表帝王,坤代表帝后。所以古代帝王的寝宫成为乾清宫,而后妃居住的叫坤宁宫。
我们来看乾卦的形状,就能非常直观地理解,为何九五之尊被代表皇帝。
匿名回答于2023-10-16 22:18:31
首先在古代,九是龙形或蛇形的图腾化文字,所以往往被看作“天数”。而古代的帝王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利是上天赐予的,更是极力的将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同时还推崇九为极数,象征着无上崇高的身份....
其次,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在阳数中,九为最大数,所以皇帝又常常用“九五之尊”来形容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
另外,古人认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意思就是说九为最高数,超过九就要回到一,所以从古至今,人们也常常用九来表示多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是九与“久”谐音,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所以被人们所喜爱,以九为尊!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是九与“久”谐音,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所以被人们所喜爱,以九为尊!
匿名回答于2023-10-16 22: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