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 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闯关东”的人员中山东省达七十四万二千人;其次是河北省,共一万七千六百人;河南省一万一千六百人;其他地区一万人。山东省占百分之七十一。
据《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一书统计,从清到民国,“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500万人。有资料表明,解放前东北的三千五百万人口中,山东人就占了两千万。
如果单纯的说山东省内闯关东的主要是哪里人的话,几乎现在的每个地级市都有闯关东的,在山东几乎哪个村里都会有几个闯关东的亲戚。尤其以胶东半岛和鲁西北地区居多,其实大家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烟台地区的方言和东北方言极为相似,本身东北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相距不是很远。
匿名回答于2023-10-27 15:01:25
匿名回答于2023-10-13 02:37:32
我是山东烟台人,在我十岁左右,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那里的农村特别流行出外,和前几年流行出国没什么两样。所谓的出外,就是要么到外地投奔亲戚,要么自己不满现状自己出去闯。其中到东北闯荡的占一大部分,这就是闯关东。
匿名回答于2023-10-13 02:38:07
匿名回答于2023-10-15 18:24:49
十九世纪以降,由于黄河下游连年遭遇水祸天灾,该地区的人们民不聊生,纷纷携家带口,一路逃荒要饭,越过山海关进入东北。
虽然那时清政府依旧禁关严防,但来自河北、山东的灾民难民低然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闯”入关东,只为糊口活命。
匿名回答于2023-10-20 03: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