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3-10-28 10:48:20
明清的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康熙也都做出过较大贡献,朱元璋灭亡元朝,恢复汉统;康熙收复台湾,巩固边疆,开疆扩土,都值得肯定。但受篇幅和韵脚的限制,也就没有点到他们,并不是他们没有资格。
匿名回答于2023-10-16 03:19:39

汉武帝更不用说了 ,从小生活在文景之治的天下,又接受皇家高等教育,学问自然不低。
李世民家在西魏就是大家族,而赵匡胤以上几代都是当官的,以前的官宦世家,小孩子都是能读到书的。
而反观朱元璋和努尔哈赤就差太多了,朱元璋祖上几代都是贫苦农民,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读书了,不过后来曾自学过,据说明朝开国后,朱元璋还想认朱熹当祖宗,不过由于年代过近,此事就作罢了。

而努尔哈赤本是满人,学习汉文化肯定有些困难,但是他能看懂《三国演义》这种偏白话文的小说,说明他还是有着汉话基础的,毕竟祖上都替明朝打工,但要谈及文化程度,那就可差的太多了。
所以比较了以上皇帝外,前四位文化水平固然不低,但要是比起他们的治国能力和武力值,稍微差了一点。
而明太祖和清太祖连文学的边都排不上,要说他们文化差了点,似乎在文化上有点抬高他们了,因为他们压根都排不上。
二、各个皇帝对应朝代的不同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朝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然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汉朝结束秦末分裂 ,最重要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华夏思想,使人民有了强烈归属感。

唐朝虽说建立在隋朝的废墟上,但隋朝立国太短,往上翻一翻就是混乱的魏晋南北朝,唐朝的繁荣昌盛让分裂了四百多年的华夏重新崛起。
宋朝的统一,尽管不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但它毕竟结束了五代十国大动荡,也结束了自唐末起,藩镇割据的局面。
而《沁园春.雪》写作于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时,此时的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不断遭受列强凌辱,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紧接着就是北洋军阀混战局面,而国民党又开始名义上的统一,东北又被日本人占领。

所以,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渴望结束乱世,全国人民能抱成一团,赶走外国势力,再造汉唐盛世。
而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正是毛主席所盼望出现的,而明、清的开国则建立在大一统王朝上,没有出现特别混乱的局面,所以诗中也就没有提及明祖和清祖。
三、诗词讲究押韵
中国的汉字都讲究平平仄仄,更不用说古诗词,诗词讲的就是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经过几遍朗读之后,就能随口而出,我们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感觉非常顺畅,但要是换成了明祖清祖,就显得比较生硬,缺乏诗词的味道,故而没有明清帝王在诗中。
匿名回答于2023-10-16 0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