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3-10-28 20:46:35
此时的孙中山,试图得到苏联的援助,以利于中国国民党改组以及将来北伐统一的工作,而此时的苏联政府也极希望联合国民党来促成中国革命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之下,1922年8月25日,刚从广州脱险回到上海的孙中山,收到了苏俄新任驻华全权外交代表越飞的信。
越飞希望与孙中山建立密切联系,这封信与孙中山的想法不谋而合,此时孙中山已经意识到,列宁才是他唯一真正的朋友。在革命中中国必须联合苏联,于是乎在上海期间,孙中山多次与苏俄的代表越飞和马琳等人会谈。
在会谈中孙中山提出,希望中苏两国联手在中国的西北或与中国接壤的苏俄中亚地区建立一个根据地,由苏俄派红军进入新疆,随后利用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联合当时世界上另一个被西方排挤的国家德国,在新疆建立中俄德三国联合公司,建设钢铁厂和兵工厂,作为中国革命的后方基地。
会谈中,孙中山还表示,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他本人也可以到新疆去,在当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当然这个不成功的想法没有得到苏俄的赞成,1922年12月20日,孙中山再度写信给越飞,表示可以调动大约一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最后控制北京西北方向的进攻线路。
孙中山还希望从苏俄获得军火、技术和专家等方面的帮助,并希望苏军能够从外蒙古到库仑方向,进行战略支援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联络。但是这个不成熟的想法,也没有得到苏联政府的赞同。
此后不久,由蒋介石、张太雷等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考察团抵达莫斯科,蒋介石再次代表孙中山向苏方提出以库仑一带为核心,按照红军的规模组建一支革命军,这个意见同样没有得到苏方的积极回应。
不久苏联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到上海与孙文会面,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这个宣言有四条,其中第一条宣称要共同努力促成中国的统一,而强调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制度不适应于中国,第二条越飞重申,苏联准备及愿意放弃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另行商议。
第三条是关于当时中东铁路的管理问题,第四条越飞重申苏联无意令外蒙古独立于中国之外。这个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与孙中山和国民党结盟,从此双方的关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后不久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努力游说之下,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匿名回答于2023-10-14 07:08:10
加拉罕来华后,继续通过武器、金钱、顾问等方式支持孙中山广州政府,以牵制甚至取代北京政府。随着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孙中山对北京政府毫不妥协的态度,严重削弱了北京政府,大大地增强了加拉罕的地位。
匿名回答于2023-10-14 07: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