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3-10-29 01:45:44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也用来接受朝贺,还曾举行过殿试。
2.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 太和殿,又称“ 金銮殿 、至尊金殿、金銮宝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宫博物院 内,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 [5]是紫禁城( 故宫 )中最大的殿宇、 [3]东方三大殿 之一 [7]。 京城 的中轴 子午线 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初名奉天殿; [4]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 皇极殿 ;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现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41:08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40:22
所以实际上太和殿在明清时期的用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举办国家性质的大典,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封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再是每年的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贺,同时群臣也会在这里接受皇帝的赐宴。
此外,清朝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在太和殿举办殿试(乾隆五十四年改在保和殿进行),当然殿试中的传胪典礼依然在太和殿举行(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名曰“传胪”)。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40:47
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40:51
举行重大的典礼。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其于明永乐十八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原称奉天殿。在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后在清顺治二年改今名。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40:55
2.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3.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4.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40:57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匿名回答于2023-10-24 0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