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匿名回答于2021-07-20 21:58:27
华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这些:沪剧、锣鼓书、上海绒绣、顾绣、越剧、浦东说书、毛笔制作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滑稽戏、上海龙华庙会、古琴艺术、剪纸、汉字书画、布袋木偶戏、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等。
匿名回答于2021-07-22 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