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等为四大名著,是因为这四部长篇小说最为优秀,并不是说其它不是名著。
《封神榜》是仅次于《西游记》的神魔小说!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1:25:26
一,从名气上讲,《封神榜》几乎可以和《西游记》等并列四大名著,然而从艺术角度上讲,它不但无法和四大名著媲美,就连普通的作品也在其之上,《封神榜》内容太过于侧重神仙斗法,对事件和人物的塑造都不够深刻,层次不够高,没有对故事以外的东西。
二,《封神榜》只是单一反应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的故事,显然不符合现代统治阶层的立场。
三,小说主要场面除了打打杀杀,就是尔虞我诈,亲情,背叛,残忍和血腥,比较遵循原著的89版《封神榜》播出几集就被停播,可见一斑。
所以说虽然《封神榜》的名气并不小,但要入选四大名著还是不够格的。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1:39:12
一:
从背景上来看,首先,据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小说,应该叫《封神演义》,成书约为隆庆或者万历年间。
这个年代背景就很有意思了,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万历这个年号,比如《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名气就很大,但是隆庆的话,会比较不熟,当然,和这个年号只持续了六年有关,但是隆庆新政,却是很有代表性的,后面接续的是万历皇帝。
这么一段时间,写出来的书,居然是神魔小说,还写的是推翻朝政的长篇小说,可想而知,作者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种带着强烈正邪对立的小说,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二:
从内容上看,我们通常看的都是,各个年代的改编版的电视剧,其实你真正看书就会发现,这本其实有很多缺陷存在。
比如结构单薄,其实就是明显的充满腐朽的王朝被推翻的故事,偏偏还要带点天命所归的神魔感,但两方其实从一开始,作者就挑明了结果,所以过程及其简单,就是打打杀杀个不停。
而人物的塑造,也是比较草率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丰满、不立体,正派与反派的样子,其实大家一眼就能看穿,没有丝毫悬念,也没有了丝毫的“人性化”。
加上,带着神魔们的加持,各种现实的,不现实的,都齐上阵,没有层次感,比如双方打仗这块,既然各方的仙术如此了得,那为什么打起来还是拼“普通人”的伤亡,还有设计冲突的部分,通常都是反派们前期十分厉害,然后到中后期,莫名其妙地就不厉害了,也不知怎么了就被打败了?
顺便吐槽一句,哪吒真是开了杰克苏的先河了,最后怎么都死不了,打仗要什么有什么,反正最后就是他赢了,不需要任何理由。
最后总结:
我想,应该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深度个广度不够,你看四大名著中,有大开大合,描写权谋之极的《三国演义》,有万花筒般,描写一个时代冲突和兴衰的《红楼梦》,有描写反抗精神的,几乎个个人物都充满立体的人性的《水浒传》,还有描写“奋斗”和为了理想永远坚持的《西游记》。
那么,如此扁平,简单,全书80%都是打打杀杀的神魔小说《封神榜》,它何德何能可以列为其中?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2:54:39
第一、成书时间与故事发生时间。《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演义》,但是《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早于《西游记》,前者讲的是商周交替之际发生的极富神话色彩的伐商助周的故事,后者讲的是唐僧取经途中发生的各种奇遇。虽然《封神演义》可能在民间流传的更早,但是《西游记》更早成书,先入为主,所以《西游记》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第二、就文学性而言,《西游记》明显要高于《封神演义》。以我的观点看,《西游记》在创作上颇为超前,有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在应对挑战压力人总是在想,怎么样可以变成鸟飞走或者变成更强大的人物,可是那个本体永远是自己,所以猴子尾巴总也去不掉。在主角人物设计上,脉络清晰,唐僧师徒就是整个事件的主要脉络,四人角色分配合理,内容描写生活化,虽有仙道一类但是与现实紧紧相连。再看《封神演义》,故事主线有几条,三教共商封神榜,神仙渡劫伐商助周,故事主要人物分化,姜尚,哪咤,申公豹,妲己,其实每一回都有那么一俩个主角,整体就显得有些混乱。曾经有人说这是中国的伊利亚特,我想高估了《封神演义》的影响力和艺术性。同时其描写更加玄幻,商与周的战争几乎就是仙人的对决,对历史真正事实着墨不多,这是它失败的一个方面。
第三、《封神演义》可以说对个体的关注不多,团队协作也都是成型的,实力最强的领导,没有成长性。这方面《西游记》就有现实意义,首先孙悟空贯穿始终,可以发现孙悟空整个的个体发展变化,这是多么完整的过程。同时取经团队成员之间的成长与团队的成长也在取经途中得到了锻炼并彼此相互包容,逐渐走向成熟,这在《封神演义》中是没有的,封神榜中仿佛解决问题就是大家摆出武器法术即可,没有彼此合作成长的过程,一出来就是得道成仙的,没有让读者产生一种深入的互动。
当然与其他三部内容题材就更不相同了,不具有可比性。通过上述对比我认为已经很清晰《封神演义》为什么不能进入四大名著之列了。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8:38:04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8:38:25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19:36:03
《封神演义》后70回讲述商周两国的战争,以及宗教斗法。最终周武王夺取天下,商纣王兵败自焚。姜子牙携封神榜回国,将战争中死去的人,各封为神仙。《封神演义》这部小说,讲历史故事和宗教政治斗争,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表达了小说作者拥护明君,反对暴政的想法。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但是为什么它没有进入四大名著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小编下面就带大家来看一下。
《封神演义》中虽然有很多的人物形象,法术法宝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人物经常是出现一回就死掉了,或者归隐,人物形象并不丰满。封神演义中,刻画比较细致的人物,也就是哪吒和姜子牙,其他的人物经常是一笔带过,再厉害的人物也就是一下被干掉。另外,人物要么是好,要么是坏,很少有自身性格上的冲突。
《封神演义》的情节也比较简单。就是朝廷暴政,引发忠臣不满,然后叛变,最终方程被推翻的故事,用《三国演义》来比较,三国演义的故事,从根本上来看是有三极的,也就是魏蜀吴三国。而《封神演义》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条打架叙事线。
《封神演义》为什么不是四大名著?原因主要有2点。你觉得《封神演义》是不是可以列入四大名著呢?理由是什么?
匿名回答于2019-07-06 00:31:43
所谓的“四大名著”其实是当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纂的四部小说,如果它出版的是五部或者是其他的四部,那么这个称谓也可能是不同的。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某个特殊时期是服从与政治需要的,显然伟人对“四大名著”的批注比《封神榜》要多得多!所以《封神榜》在“四大名著”里的落选不见得就是其文学地位的差人一等。
在那个年代,《封神榜》所宣扬的既不属于农民起义也不属于反抗体制壁垒,而且他的广泛传播显然不利于马恩列斯的宣传!
论世界观,封神比西游更要宏大,看完封神再读西游会更通畅。封神里的人物关系在西游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在仙人和妖精的关系梳理上。
论人物塑造,封神的人物数量不比其他几部小说的少,也都被描写活灵活现,人气味十足。
那么,“四大名著”撇开吹捧的因素,实际意义在哪里呢?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看过这样的必读书目,体现出什么差距了吗?显然没有!
但是我们知道文学艺术也是政治的延伸,抛开政治环境讲文学是自我陶醉。
《封神榜》对现有的政治体制来说,他的积极意义和普世价值在哪里?大家见仁见智,这里也说不了太多。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10: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