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颐和园云舒牌楼什么意思?

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的涵虚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颐和园志》及《颐和园史话》记载: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称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被视为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从乾隆年间的《万寿庆典图》上可领略清漪园时期大宫门牌楼的旧貌。


光绪十二年(1886年),醇亲王奕譞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挪用海军经费开始修复清漪园。复建工程大约进行了九年,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才初步完工,并将清漪园改称为颐和园。同时将大宫门改称东宫门,而该门外的牌楼历经130余年风雨侵蚀,已很破旧。于是,这座牌楼被整体拆掉,向东移至距东宫门200米左右的位置重建。


新建的东宫门牌楼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三楼变为了四柱三间七楼,仍东西向坐落,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两面彩绘有金龙176条、凤36只,顶部变成了高低错落的七条脊,彰显出皇家牌楼的富丽堂皇和高大气派。但匾额上的字前后调换了位置,东侧改为“涵虚”,西侧改为“罨秀”。有研究者分析,这是慈禧太后为了突出新建颐和园和被焚清漪园的不同,也包含有风水轮流转的一种企盼。


“涵虚”“罨秀”匾额有何寓意?


“涵虚”可直译为景色清幽恬静,包含太虚之景。“涵”为包容、包含之意,“虚”即空也,古代哲学讲究一个“虚”字,佛学讲究一个“空”字。因此,“涵虚”二字可以理解为宁静幽远、恬静无为的境界。据考,“涵虚”二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而南宋文人朱熹也有:“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的诗句。清代皇家园林多用“涵虚”二字题景名,意为山高水阔。除了颐和园大宫门外的涵虚牌楼外,该园还有涵虚堂,而圆明园有“涵虚朗鉴”,静明园有“镜影涵虚”。


而“罨秀”之“罨(yǎn)”则为捕鸟的网;“秀”即美也。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有“凝香薰罨画,似泪看胭脂。”南宋文人徐似道则有“春风自共桃花笑,秀色偏於麦垅多”的名句。“罨秀”连在一起意为“捕捉秀美”,亦即将美丽的山水风光都网到一起。

匿名回答于2023-11-06 08:56:2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