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有“丝绸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东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乡。 进入唐代,才有较多的中国人定居国外,这可视为华侨史的开端
匿名回答于2023-11-06 12:24:14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是指已经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
“华侨”一词的由来
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只是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时期,移居日本的人数逐渐增加,从而日本称他们为秦人。晋朝时期,也称移居国外的人为汉人或侨人,《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载:“唐人者,诸番呼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如在南洋一带,中国之物品亦多挂上“唐”字,如唐人的墓葬、唐舶、唐服、唐衫、唐山、唐文、唐人街等等。明清时期,仍多称“唐人”、“唐山人”。“唐山”是海外游子们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也有的称为“华人”,“中华人”等。清代有“汉人”、“闽粤人”、“中华人”等称呼,到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工”、“华商”、“华人”等称谓。
“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匿名回答于2023-10-19 06:42:24
华侨的历史是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历史,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在海外发扬光大了中华文化,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化
华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在海外,华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如开设中文学校、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团体等,让海外华人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同时也让当地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华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当地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华侨文化以包容性和创新性为特点,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贡献
华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海外经商、投资、建设、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侨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投资、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华侨还积极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华侨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中国境内,也体现在海外。华侨在海外建立了华人社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他们还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未来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华侨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将愈加重要。未来,华侨应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进程,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侨应该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他们也应该加强与当地社会的联系,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当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未来,华侨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和组织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华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华侨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匿名回答于2023-11-04 01:00:33
l909年3月,清朝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中国国籍法。
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国籍法,承袭了清朝政府上述原则,把定居外国的中国血统居民及其后裔通称为华侨。
匿名回答于2023-11-04 0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