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匿名回答于2023-11-06 14:23:39
安史之乱结束了“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倾轧中走向灭亡。
匿名回答于2023-11-03 00:29:37
这次叛乱动摇了整个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虽然唐朝没有因此而瓦解,但是从此以后唐朝走入了衰落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开始崛起,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局面再也没有出现。
匿名回答于2023-11-03 00:29:37
表面看,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经济生产。安史之乱的主战场集中在北方,许多城市被付之一炬,成为了一片废墟。唐代的平叛大军和叛军打得你死我活,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大军到战场上厮杀,农民们无法耕种,连一头耕地的水牛都找不到。连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只能是颠沛流离,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一般的老百姓只能易子而食,可谓是人间地狱。
但更严重的危害是,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的朝廷中枢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来制衡地方的军阀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各地节度使尾大不掉,朝廷则成了名义上的摆设而已。一方面,这是因为当时唐代平叛的力量主要是依靠各地节度使勤王护驾,朝廷没有能力拿出忠实于自己的大军投入战场。另一方面,为了安抚这些节度使,唐代的朝廷只能拿出实权的高官来笼络人心。所以,安史之乱后,唐代就从内部稳定的封建王朝,转变为了内耗不断、无法形成合力的王朝。
匿名回答于2023-11-03 0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