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公亶父生三子,长子吴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古公亶父之宠,并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
但当时西岐礼法为传长不传幼,亶父只能作罢。然而吴太伯察觉父亲之意,为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遂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留下子嗣,趁父亲病重之时托言至衡山采药,离开周原,后亶父病逝,吴太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吴太伯即位。
吴太伯不受,丧毕携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前往长江以南无锡梅里避居下来。不久,季历被商暗害而死,吴太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姬昌再次请求吴太伯即位,吴太伯仍不受,便由姬昌继承。
吴太伯与仲雍又返江南梅里,断发文身开发江南,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吴太伯也因而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了国家句吴。吴太伯到勾吴后未娶,治理勾吴四十九年,让位于二弟仲雍。
匿名回答于2023-11-06 23:20:26
一让季历。
泰伯、季历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长子,但是太王想传位给季历,于是为了让太王传位给季历,自己就跑到了吴地。同时逃跑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弟弟仲雍,也是太王的儿子。两人为了避季历,还故意把自己弄的像当地土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表示自己不能继承王位。(当地人敬重他,才称他为吴太伯)
二让文王。
季历死了,姬昌(季历儿子)继位,不争(其实吧,让位给季历,主要就是看在他有个儿子姬昌)
三让武王。
姬昌死了,武王继位,不争
匿名回答于2023-10-23 0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