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水浒传》宣扬忠义是人们普遍的看法,提到梁山好汉大家都认为他们很忠义,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也可以从小说中找到答案。义这里我们先不说,先来看看忠吧。
忠就是忠诚,说到忠诚也就是谁对谁忠诚的问题。梁山好汉们对谁忠诚,对大宋王朝忠诚,因为他们虽然啸聚山林但大多数是被逼无奈,而且始终不忘为国家建功立业。
宋江就是个典型,在梁山泊时整天想着招安,被招安后又一直为大宋王朝南征北战,在困难和诱惑面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动摇。但是,包括宋江在内他们首先已经是聚众占山对抗大宋王朝了,在行动至少已经有过一次不忠诚了。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仅仅一次被逼无奈的行为就轻易得出他们不忠于宋王朝的结论,可是梁山好汉们被招安之后,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是如果朝廷对他们不起或者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就回到梁山迫再次聚义,再与宋王朝对抗。
而且就连吴用这样的核心层里的高层领导人物,在辽国使者欧阳侍郎来诱劝他们投奔辽国的时候,竟然对宋江说出“我寻思起来,只是兄长以忠义为主。
匿名回答于2021-05-19 06:54:48
可以,事实上《水浒传》有很多版本,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创作过程等问题,非常学术、也非常复杂(胡适先生在1927年曾有一篇关于《水浒传》成书及作者的考据文章,有兴趣可以看一下,约两万多字)。总的来说《水浒传》有三种版本,元末明初的一百回本(据考据为罗贯中所著)称为《忠义水浒传》,明朝中叶的七十回本称为《水浒传》(古本),还有嘉靖年间郭本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这三种版本是不同的。这里需要注意以往语文课本中关于《水浒传》作者和成书的说法,其实是存疑的,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水浒传》其实是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自古以来《水浒传》其实是指前七十回本,而招安之后的征辽、方腊、王庆、田虎等其实历史上称为《续水浒传》。《忠义水浒传》只是水浒传的一种版本,而且是一百回本或一百二十回本的称谓,强调了招安之后为统治者征四寇的内容,故加上了所谓的“忠义”二字,其实是违背水浒初衷的。水浒传本质是揭露封建黑暗统治与各种人在其环境下抗争的一部文学作品,其意义之深,恐非“忠义”二字所能概括全的。
匿名回答于2021-05-19 07:21:16
不用改了。水浒传本来就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忠义水浒传。
高儒在百川书志中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书本,罗贯中编次。明代学者李贽也写过忠义水浒叙,提到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二公。可见忠义水浒传和水浒传本就是一本书,起码在明代时是这样的。
匿名回答于2021-12-04 2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