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忠义道理论据?

1、信 关公得知刘备下落后,即往相府拜辞曹操,曹操避而不见。后来关公将曹操所赠的金银等,一一封置于库中后出城,最终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聚义古城。

关公曾明确表示,他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而对于曹操的恩义,则“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关公已成为信义的化身。

2、仁公元208年前后,关公攻打长沙与黄忠交战,黄忠马失前蹄掀跌在地。关公念其年迈,且“生平不斩落马之人”,随后释之。

关公这一仁义之举,正是和他的爱英雄、不欺弱者的优点及仁慈之心交织在一起的。

此举也最终使得黄忠归顺蜀国,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仁义典范。

3、智公元219年,樊城之战。庞德屯兵于山谷中,关公见山谷中隐屯军马,又遥见襄江水势湍急,遂差人堵住各处水口,待雨大水发,放水淹没樊城,随后不久,曹操七军尽没水中。

由此看出,在关公充满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中,不仅武勇“绝伦”,而且富于谋略。

4、勇公元215年,东吴要求刘备归还荆州未果,鲁肃用计欲趁关羽赴会之时杀死他,关羽思索再三后单刀赴会。期间,关公和鲁肃斗智斗勇,威震江东英杰,并安然返回。关公的勇武并非武夫之勇,而是一种在忠义之德统帅下的智勇,是一种有胆有识的智者之勇。

5、忠公元200年,下邳失陷,关公被困山上,被张辽以“三罪说”劝降后,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

面对曹操百般拉拢利诱,关公“忠刘”之心坚如磐石。

面对曹操派张辽的探问:“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

公曰:“愿从于地下。”

这斩钉截铁的回答,充分表现了关公忠诚不二的决心。

当关公寻得刘备下落后,便毅然封金挂印,不避千难万险,过关斩将,单骑护嫂千里寻兄去了。6、义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惨败,落荒而逃。在华容道被关公拦住去路。面对曹操讨饶,关公想起当日曹的许多恩义,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欲发心中不忍,于是放曹操和众将过去。

关云长甘冒杀头之危险(已立军令状),私放曹操。“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原因就在于此举突出了关公知恩必报,一诺千金,义重如山,仁义天下的品格。

匿名回答于2021-01-08 05:30:1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