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
翻译:女子十岁还不到结婚的年龄,在15岁时要举行笄礼,以示成人,这时就可以结婚了。
例句: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及笄之年,容貌必更是极美,到时候订亲的人,不得把门槛都踩破。
匿名回答于2021-09-27 23:51:45
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古代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不过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匿名回答于2021-09-27 23:52:56
及笄jí jī
词典解释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be old enough to marry;girl's coming of age] 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年已及笄
匿名回答于2021-09-27 23:54:18
匿名回答于2021-09-27 23: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