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不相识.”
③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
④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
⑤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相如.”
⑥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
⑦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
⑧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⑨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
⑩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xiàn①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
②使……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不能随便读,要分语境的,大部分度
匿名回答于2019-06-05 14:44:53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广韵》古甸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经电切,坚去声。《说文》:视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疏:德被天下,为万物所瞻覩。《书·立政》:灼见三有俊心。《礼·王制》:问百年者就见之。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义。《史记·五帝纪》:舜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前汉·东方朔传》:未得省见。注:言不为所拔识也。
又《通鉴》:汉武帝元光五年,张汤、赵禹定律令,务在深文,作见知法。详矢部知字注。
又姓。出《姓苑》。
又《唐韵》胡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形甸切,贤去声。《广韵》:露也。《易·乾卦》:见龙在田。疏:阳气发见,故曰见龙。
《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注:凡于尊曰见,敌而曰见,谦敬之辞也。《史记·淮阴侯传》:情见势屈。师古曰:见,显露也。
又荐达也。《左传·昭二十年》:齐豹见宗鲁於公孟。注:见,荐达也。谓为之绍介,犹《论语》云:从者见之也。
又见在也。《史记·项羽纪》:军无见粮。注:无见在之粮。《前汉·高五王传》: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集韵》:俗作现。
又《集韵》:日朝也。《诗·小雅》:见睍曰消。笺:《韩诗》作曣,云:见,日出也。
又《集韵》居苋切,音裥。棺衣也。《礼·杂记》:实见闲,而后折入。疏:一解云:郑合见闲二字共为覸,苦辩反。《集韵》:或作梘。
又杂也。《礼·祭义》:建设朝事,燔燎羶芗,见以萧光。注:见当为覸,音闲厕之闲。孔颖达云:覵,谓杂也。
说文解字
视也。从儿从目。凡见之属皆从见。古甸切
说文解字注
(见)视也。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耳部曰:听,聆也。闻,知声也。
此析言之。从目儿。用目之人也。会意。古甸切。十四部。凡见之属皆从见。
匿名回答于2021-12-14 04: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