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4-28 00:25:05
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其头部则很像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
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遗憾的是顶盖已失,象鼻也大部分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如同同时代的大部分尊的风格,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们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1903年6月,法国收藏家卡蒙多伯爵以3000法郎将其收入手中。卡蒙多过逝后,该尊被转入卢浮宫,成为国家不可转让变卖的财产。
不幸的是,1914年卢浮宫远东分部将其归入“缅甸或高棉的雕塑”中,到1922年,象尊才找到自己的正式位置,被纳入“中国雕塑”范围,放入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2004年,象尊曾被借到上海博物馆,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
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牛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匿名回答于2021-10-26 02: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