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3-29 20:00:23
一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然也是华人姓氏的摇篮。
把中华姓氏史与中原地区的文明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中原尤其是其核心区域河洛地区息息相关。
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在中原地区,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洛地区,因此河洛地区在中华姓氏中的重要位置是无须置疑的。
二
袁义达、杜若甫主编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列出了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姓氏。收入这个大词典中的姓氏,来源悬疑的为四千九百二十五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二千二百二十四个,两者合计为七千一百四十九个,占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的百分之五十九点七,其余四千八百二十个为汉族姓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谢钧祥先生著有《中华百家大姓源流》,借鉴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尤其是姓氏人口资料,对我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逐一进行了考证,排出了占当今汉族人口百分之九十点二的一百二十个大姓。
全国十三亿人中有十一点七亿人姓这一百二十个姓。
谢钧祥先生将分属于东夷族、炎帝族、黄帝族的姓氏作了列举,具体情况是:
属于东夷族的有八姓,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占一百二十大姓的百分之七;
属于炎帝族的有六姓,即:许、姜、崔、雷、易、章,占一百二十大姓的百分之五;
属于黄帝族的有八十六姓,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武、乔、赖、庞、樊、蓝、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占一百二十大姓的百分之七十二;
兼属东夷族与黄帝族的有九姓,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占一百二十大姓的百分之七;
兼属炎帝族与黄帝族的有十一姓,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占一百二十大姓的百分之九。
总体而言,汉族的一百二十大姓少部分属于较早的东夷族和炎帝族,多数属于稍晚的黄帝族。
对这一百二十个大姓进行血缘关系的追根溯源后,专家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东夷、炎帝、黄帝三个族系的四位祖先,即太昊与少昊、炎帝、黄帝。这些姓氏的先民长期活动在河洛流域,他们的姓氏基本上是在古河洛流域形成的。
关于东夷族、炎帝族、黄帝族在河洛地区的活动,及这三族内的多数姓氏在河洛流域的形成经过,任见先生已在前章予以论述。
三
这一百二十个大姓中,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获得翔实查证,全源于历史上的中原地区的姓氏有五十二个,部分源头在河洛流域的姓氏有四十五个。
全部源头在中原地区的五十二个姓氏是:
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蓝、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
部分源头在河洛流域的四十五个姓氏是:
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
两项合计,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姓氏共九十七个,占一百二十大姓的百分之八十点八,占全国汉族人口的七十九点四九。
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中原地区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会有所下降,但按照姓氏数目来计算,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姓氏总数一千八百三十四个,占全国汉族姓氏的百分率仍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据最新研究资料和最新发现进行统计,洛阳市现有一千一百三十多个姓氏,其中近一百八十个源于或部分源于河洛地区。当然,此类资料尚需认真、科学地进行考证。而且,可以相信的是,洛阳姓氏研究在不断发展中,不断丰富中。
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原地区、河洛流域是华夏姓氏资源的渊薮。
四
姓氏源流研究的不断发展、不断推出成果是我们的期望。
需要通报的是,较新的研究资料显示,在自古及今曾产生过的上万个姓氏中,约有一千多个姓起源于河南,百家姓中有七十三个起源于河南。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张新斌等负责的一项寻根文化研究成果显示,其研究涉及的具有开发价值的三百四十一个姓氏中,依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三百个大姓,全部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的有一百七十一个;其中前一百个大姓中有九十七个姓氏均与河南有关,七十七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九十八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百分之九十。
五
回到关于中原地区的讨论上来。
称中原地区为华人姓氏的摇篮,理由是充分的。
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是“姓”的起源阶段,而中原地区正是此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前章对此已有充分论证。
仰韶文化于一九二一年在洛阳渑池仰韶村被发现,它正是母权社会繁荣阶段的代表文化。专家认为,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像,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
“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就是由图腾直接转化而而得名的。
传说伏羲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传说他们当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河南淮阳,淮阳因此当是产生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
“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仰韶文化时期,河洛地区氏族林立,《史记·封禅书》对此的记载是:“黄帝时万诸侯。”
成千上万的氏族贵族在中原地区生息繁衍,大量的“氏”——姓氏产生于此便不足为怪了。
六
太昊与少昊这两位传说中古代东夷部落的首领,也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他们的部落产生了不少姓氏。
太昊族以龙为图腾,也曾以龙为官名,其后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
少昊部落与太昊部落关系密切,少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皋陶和伯益。
皋陶是少昊的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后裔。
伯益是皋陶之子,舜时东夷族的首领。他是古代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后裔相当繁盛,在当今一百二十大姓中,赵、黄、徐、马、谭、江等姓都属其后。
另有一些关于姓氏起源的说法,实际上均在东夷族、炎帝族、黄帝族的流变之内,如帝喾,如尧,如商,如周,如颛顼,如舜,如禹等。
帝喾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
帝喾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的西部和北部。
帝喾后裔中繁衍旺盛的,主要有尧族、商族、周族。
尧是帝喾之子,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他的后代产生出一些姓氏。
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于商——现在的河南商丘,赐姓子氏。
子姓商族产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自由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姓宋国。
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喾之子,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不仅为黄帝族之最,而且在整个中华姓氏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颛顼也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史记》说他是“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 号高阳氏。他居住在帝丘——现在黄河北岸的濮阳东南,死后葬于顿丘——现在的河南浚县北。
颛顼后裔比较有头绪的,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
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说他是颛顼的七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
禹是颛顼的六代孙,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并开了“家传天下”的恶劣先河,后产生出一些姓氏。
陆终是颛顼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吴回即祝融,是颛顼的曾孙。陆终有六个儿子,其后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匿名回答于2021-03-29 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