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歌舞曲。开始是一段节奏自由的乐器演奏,叫“散序”;接着是行板的歌唱(有时插入舞蹈),叫“中序”;最后是节奏急促,起伏变化的舞曲,叫“入破”。《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是唐玄宗李隆基部分地吸收了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印度《婆罗门曲》编创的。作者力图描绘虚幻中的仙境。刘禹锡诗有:“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句。此外,也有唐明皇游月宫作《霓裳羽衣》的传说。
匿名回答于2019-09-25 02:51:32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匿名回答于2019-12-19 09: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