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吕夷简被贬出宫的原因?

第一次上书请刘太后还政给皇帝赵祯,因此被贬。

第二次因为上书阻止皇帝赵祯废掉结发妻子郭皇后,因此被贬。

第三次因为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再次被贬。

第四次因为新政被攻击,自己请求贬斥。


天圣七年,·····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匿名回答于2021-01-25 21:31:36


吕夷简在太后刘娥主政之时便已经深受她的信赖。在宋仁宗赵祯和太后刘娥之间都能有一定的话语权,要想做到这样,实际上并不容易。太后刘娥主政,想要让一心仇视太后刘娥的宋仁宗相信自己,除了办事能力超群以外,处理好这两人的关系也是尤为的重要。


吕夷简并不十分偏向太后,从他在朝堂之上怒斥八大王的话中也可以看出,吕夷简处事圆滑,说话老练。八大王直指太后刘娥阻碍宋仁宗母子相认,使得他不能在母亲之间尽孝,宋仁宗赵祯十分赞同。



而吕夷简的一番话,将八大王的话条条驳斥,却又能不伤害到宋仁宗尽孝的心情。日后的宋仁宗并不记恨,正是因为他的话借口为公,一个公字断了所有人记恨的心思。


太后刘娥病逝以后,身为重臣的吕夷简,更是成为宋仁宗不可或缺的大臣。宋仁宗虽然成年亲政,但是具体而言,仍然离不开这些朝廷重臣的支持,否则大宋朝廷恐怕将有陷入停转的危险。贬走范仲淹,正是安抚吕夷简,让他继续安安心心为大宋,为赵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保护范仲淹


范仲淹位卑职地,又是刚刚才回归朝堂,在朝堂之中可以说是毫无根基。他敢于站出来直接斥责吕夷简已经是有了莫大的勇气,但是想要单凭范仲淹一己之力,就将吕夷简拉下马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便是吕夷简身后的那些依附于他的大臣,并不会放任吕夷简被罢免,唇亡齿寒,他们早已经是一个利益集团,吕夷简就是他们的领袖,吕夷简走了,那么被收拾的,肯定就是他们了。


一个吕夷简容易赶走,但是播出萝卜带出泥,其他的人,宋仁宗又要怎样处理呢?要是不能一次全部清楚吕夷简的势力,那么范仲淹这样直率的性格,想要找出一个他的罪名,并不难,届时宋仁宗想要光靠贬官,只怕也难以安抚天下人的心。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将范仲淹贬官,这样既是对他的保护,同时也借范仲淹的被贬,博得天下读书人的同情和支持。让大家都知道,吕夷简专横跋扈,在朝堂之上盛气凌人,使吕夷简陷入舆论的被动之中。


宋仁宗赵祯的做法,已经显示出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顺势而为的一招,让吕夷简陷入闭塞言路,大权独揽的舆论漩涡之中。同时也保护了范仲淹这样的忠臣,范仲淹如果出事,那么必然是吕夷简在背后使坏,他两之间的矛盾,天下皆知,范仲淹也就被天下人保护了起来,能够继续做他利国利民的事业。

匿名回答于2021-01-25 21:32:06


  刘娥病逝后,刘太后主政时期的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枢密副使夏竦、右谏议大夫范雍及吏部侍郎赵稹等人纷纷遭到外放,仁宗退朝后与郭皇后闲聊起敲打刘太后旧臣一事,郭皇后听罢随口一句,难道吕夷简就没有依附太后吗?只不过他长袖善舞,能随机应变罢了。仁宗一听,皇后所言也是极有道理的,刘太后也是非常倚重吕夷简的。于是就决定将吕宰相外放到澶州去了。

匿名回答于2021-01-25 21:37:2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