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ā:那 第一声
ná:拿 第二声
nǎ:哪 第三声
nà:纳 第四声
匿名回答于2020-08-31 22:07:00
1、nā:那,解释:是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那拉氏)。
组词造句:那姓,现在那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2、ná:拿,解释:指用手握住或抓取。
组词造句:捉拿,武警战士在丛林里出生人死,捉拿持枪的毒犯。
3、nǎ:哪,解释:表示要求在所问范围中有所确定。
组词造句:哪里,柳树的适应性非常强,插到哪里都能活。
4、nà:纳,解释:本意是指丝被水浸湿,也指缴纳,贡献。
组词造句:出纳,不要客气,吃一堑长一智,做出纳最主要的就是管好现金和银行放款。
扩展资料: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每个汉字由韵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声调影响舌头位置,不仅仅声带有关。
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
若有两个韵母(元音),且第一个韵母(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韵母(元音)上。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韵母(元音)之上。
匿名回答于2020-09-01 01:13:58
ná:拿:拿开
nǎ:哪:哪里
nà:纳:出纳
第一声
南: nā
(1)南阿弥陀佛[nā wú ē mí tuó f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
(2)南无佬[nā mó lǎo]:粤语,指的是中式丧葬礼仪中为先人超渡或其他穿着道袍主持民间拜神活动的民间道士。
第二声
拿:ná
(1)捉拿 [ zhuō ná ]:擒捉;缉捕。
(2)擒拿 [ qín ná ]:捉拿;逮捕或俘获。
(3)推拿 [ tuī ná ]:即按摩。
(4)缉拿 [ jī ná ]:搜查逮捕。
第三声
乸:nǎ
(1)猪乸命 [ zhū nǎ mìng ]:猪乸,方言,书面语为母猪。
第四声
纳:nà
(1)缴纳[jiǎo nà] :向公家交付规定的现金或实物。同交纳
(2)纳闷[nà mèn] :[动词]疑惑不解:听他说有上海来的长途电话找他,一时想不出来是谁,心里有些~
(3)哂纳[shěn nà] :套语,用于赠送礼品,请人收下的谦词
(4)纳入[nà rù]: 1.归入。 多用于抽象事物,2.偷偷地或没有根据地引入或插入
(5)纳贡[nà gòng] :交纳贡品
匿名回答于2021-05-25 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