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李逵上梁山过程?

李逵穿着貂皮,拿着斧头,骑着毛驴,带着老婆,唱着山歌,一路小跑上了梁山。

匿名回答于2021-10-13 03:25:49


宋江在浔阳楼酒后写反诗被江州知府打入死囚牢,戴宗因为送假信一并被打入死囚牢,俩人一起被押赴刑场处死。李逵原本直接在牢房里就把宋江和戴宗救出来,但是遭到了两人的拒绝,因为牢房戒备森严,李逵如果贸然相救连他自己也得搭上。

于是李逵想了另一个主意,那就是直接劫法场。李逵拿着两把板斧从酒馆二楼跳下开始实施劫法场的行动,

匿名回答于2021-10-13 03:24:06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背着老母上了梁山,后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

匿名回答于2021-10-13 03:21:43


李逵上梁山的过程:

李逵本是江州城里的一个小牢子。因结识了宋江,而对宋江佩服的五身投地。遂以死相报。

为了能救下即将被斩的宋江和戴宗,李逵单身一人,两把大斧闹江州法场,幸亏梁山晁盖等人在场,并得混江龙李俊等人相帮,才得成功。

晁盖邀请宋江上梁山,李逵大叫“都去都去,不去的砍做两截。”白龙庙二十九位好汉小聚义。李逵从此成了梁山上的天杀星。

匿名回答于2021-10-13 03:23:10


李逵一开始是个狱卒,后来与宋江知遇跟随宋江上了梁山,跟随宋江左右立下很多功,结局是朝廷招安后给宋江赐毒酒,宋江担心李逵会为他报仇,所以把自己心中所想告诉李逵,李逵喝了毒酒,随后宋江也喝了毒酒,俩人就睡觉去了,最后吴用把他俩的骨灰带到梁山,自己悬梁而亡!

匿名回答于2021-10-13 03:23:50


李逵是在闹江州救宋江和戴宗之后与宋江等一起上了梁山。


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一旦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却决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结果发现是一场误会。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匿名回答于2021-10-13 03:26:45


李逵上梁山的过程:宋江酒后在浔阳楼上题诗,被无为军在闲通判黄文炳解读为反诗,向江州蔡九知府蔡得章告发,宋江因此被打入大牢。

其后戴宗为救宋江,传了一封梁山泊造的假信,亦被黄文炳识破。

宋、戴二人被判死刑,押到十字路口待斩。为救二人,梁山二十余条好汉赶到江州,劫了法场。

李逵在不知梁山方面行动的情况下,也独自从预先藏身的楼上跳下,砍翻两个刽子手,与梁山众人同时在法场里厮杀。

救出宋、戴二人后,李逵杀得性起,逢人便砍,梁山首领晁盖对他喝阻也无效。

其后李逵和梁山众人打入无为军,残杀黄文炳,并从此与江州的张顺等人随宋江上了梁山。扩展资料:大聚义之后,在菊花之会上,宋江提出招安之事,李逵大闹以示不满,宋江假意要斩其头、第二年元宵,宋江等人去东京看灯,李逵也要跟随。

到了东京之后,宋江等与名妓李师师见面,李逵见了大怒,先打翻在附近的杨太尉,又放火并大闹。

幸得梁山军马到城下将众人护送出城。

接下来的“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黑旋风乔坐衙”“燕青打擂”几个故事,都是以李逵和燕青为主角,与全书主线关联甚少的情节,而且多数都很可能直接取材自元杂剧故事。

其中“双献头”一节为李逵误信他人所言,以为宋江强抢民女,要杀宋江,后来得知是他人冒充之后、杀了冒充者,回山负荆请罪,应取材自元杂剧《李逵负荆》,这一故事通过戏曲等的传播,在后世流传甚广。

匿名回答于2019-07-24 20:33:1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