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为什么叫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

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

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

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02:35:53


清穆宗

1856—1875

即爱新觉罗·载淳。

清代皇帝。

1861—1875年在位。

文宗长子。

咸丰十一年(1861)六岁即帝位,由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辅佐,定年号祺祥。

同年九月其生母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等发动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

由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实由慈禧太后掌权。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亲政,仍由慈禧太后掌权。

次年底病死。葬遵化惠陵,庙号穆宗,谥毅皇帝。


清穆的解释

清静;清和。

汉 蔡邕 《释诲》:“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

《晋书·齐献王攸传》:“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广分休假,以就农业。” 宋 苏轼

《答王敏仲书》之三:“春候清穆。” 明 张居正宗的字典解释 宗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庙。

宗祠。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02:41:07


清代同治皇帝的庙号为“穆宗”,指的是皇帝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同治帝6岁即位,朝政大权一直为慈禧和慈安两太后把持,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其患天花驾崩,年仅19岁。

穆 做为庙号 并不是恶号 穆的本意是 敬天法祖 端庄肃穆 用穆字 做庙号 表示这个皇帝 功过相抵 不英明 也不 昏庸 没什么可说的 只能取其 庄重 之行 礼敬 之意 所以 这个 穆 字 是平号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02:45:50


清穆解释:清静,清和。清穆的解释: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庙,宗祠。即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皇帝。文宗子,那拉氏出。咸丰十一年七月于热河嗣位,由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辅政,宣布明年改元祺祥。九月,上嫡母,生母两太后微号为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同月,还京师。

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杀中肃顺,赐载垣,端华自尽,改年号为同治,两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太后专政时期自此开始。

在位时,湘,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苗民起事,号为“中兴”。

奕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推行“洋务”。于十二年正月亲政,十二月病卒。溢毅皇帝。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03:09:54


清穆宗是同治皇帝,叫清穆宗是和他的行为品德来决定的。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同治新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欣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而且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做到了同治中兴,也推行了洋务运动而且他的目标是复兴儒家价值观和制度。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02:54:5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