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唢呐的来历?

唢呐,中国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唢呐的音色雄壮,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圆锥形,顶端装有芦苇制成的双簧片通过铜质或银质的芯子与木管身连接,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碗,加键唢呐还有半音键和高音键,拓展了音域增加了乐器表现力。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乐器中的一种,在河南,山东称作喇叭,传统唢呐有百鸟朝凤、豫西二八板等经典曲目。

匿名回答于2022-01-31 19:18:13


唢呐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原来乐器的音译( Surna)。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西晋 时期(公元265-420年)开凿於新疆克孜尔石窟 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 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公元460-494年开 凿)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

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从 现存于武氏祠和於197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山东西南(位於济宁、荷泽两地之 间)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

唢呐不但用於独奏,也用於戏曲、歌舞伴奏,在古 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现在的国乐团、民 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匿名回答于2022-01-31 18:44:38


唢呐起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公元3世纪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管身木制,呈圆锥形。


一、唢呐的起源

1、唢呐起源于波斯和阿拉伯一带,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和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在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就有吹奏唢呐的形象,在金、元时期,传到我国中原地区,曾译为“销呐”“锁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称

匿名回答于2022-01-31 19:17:3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