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署(EIA)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至2014年,坦桑尼亚的大象数量减少了60%,莫桑比克减少了53%。在20世纪初,全球野生非洲象数量超过500万头,但目前只剩40万头左右。
从生物意义上来说,大象在人类疯狂的捕猎下,出于自救行为,生物遗传机制可能会使其不再长出象牙。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大量猎杀导致非洲大象演化发生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母象,一出生就没有象牙。坦桑尼亚的鲁阿哈国家公园中,25岁以上的母象有35%无牙;25岁以下母象也有13%无牙。
比较科学的解释是,大象长象牙是由基因决定的,象牙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长有象牙的雄象被猎杀后,没有机会把长象牙的显性基因遗传下去。雄性和雌性大象的基因遗传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非洲野生大象可以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一代又一代地缩小象牙并且不再长象牙。
这个科学解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并有待研究给予更为圆满的证明,但在另一层面,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DNA进行修饰或对组蛋白进行修饰,如甲基化,再加上RNA干扰等多种机制,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生物后代的性状和特征。这就是表观遗传。
既然如此,大象在遭到人类追杀的险恶环境下改变自己的体表特征,如不长象牙就更有可能。一是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影响DNA的遗传来改变后代的体表特征,二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可以造成表观遗传,即不改变DNA也能通过对DNA的修饰或对组蛋白的修饰等多种机制来改变后代的身体性状。如此,为了逃避人类的猎杀,大象有可能渐渐地少长牙、长小牙甚至完全不长牙。
但是,大象的这种自我保护行为能逃脱它们濒危或灭绝的命运吗?遗憾的是,可能不会。因为,这种通过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后代体表性状的演化需要时间,常常是上百年、几百年,更长的是数千年和上万年。如果不制止人的猎杀,在所有大象来不及通过遗传变成不长牙的大象之前,所有的大象早就灭亡了。所以,保护大象和其他野生生物,人类需尽早着手,永远别等到它们不得不自己通过遗传改变样貌的那天。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1:45:07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1:45:28
拒绝象牙制品和贸易,就是保护大象的开始。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1:46:45
世界上,最需要象牙的是大象。
2.
我们和所有生物共同作为这个世界的所有者,环境需要我们共同保护,生态需要我们一起维护平衡,世界大象日,用我们的方式表达对大象的爱。
3.
世界大象日,让我们一起为生命呐喊,“象”幸福,“象”自由,“象”未来,关爱自然环境,关爱野生动物,为地球妈妈献出绵薄之力...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1:52:06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1: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