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是指:随大流,跟随之意或者说随俗,即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俗话说:“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是一句经典的励志名言,也是一个典型的对偶句。对这种句式的理解,需参考对偶位置上的字词,对句意才能解释得更全面。
如上所述,"行″对"业","勤″对“思",“荒"对“毁",″嬉"对"随″。所以,对此句中"随"字的理解,应该参照"嬉"字。
随即随便、随从、追随之意,并没有太多体现主观意志,而多为"随波逐流″,多表示"从众心理”。自然也不会"义正辞严″,多是"嘻嘻″、“嘻皮笑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精进于勤勉,荒废在嘻游;行事成于思考,毁在因循。这里的“随”,意为因循。
因循是一种惰性,做事不动脑筋。古人说“行成于思”,现代人讲”思路决定出路”,一脉相承,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做事情要想成功,就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反复思考、深思熟虑;同时,要克服因循惰性,做事不能不经过大脑,随手随意、随随便便行事必然会招致失败,“毁于随”。
在人类实践的长河中,继承和创新相随相生,不可分割。只有善于继承,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前行;但一味因循,只凭前人的老经验办事,也是不行的。事物在发展,只有思维创新,实践创新,才能保持前进动力,才能与时俱进地达于成功。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思考就要跟上趟。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停顿地思考的一生。
思考为了什么?为了行动。人的创造力来自主观能动性,思是行的前导。思想指挥行动,只有思路明确,行动才能有目标,才能找到走向目标的方法,才能坚定地向目标前进,才能最终走向既定目标。
思不是凭空想象,要借鉴前人经验、传承前人智慧,还要要从当前事实出发,依事实求其是。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借鉴而不照搬前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思考的终极是为了创新,因循的路不能走,也就是说,只有跳出“随”,才能达于“成”。
匿名回答于2022-09-12 05:50:19
《进学解》的一开头,韩愈写道:学业由勤勉而精进,由嬉游而荒废;德行由思虑而成就,由因循而败坏……所以,学业上最怕的是不精,而不怕主管长官看不清;德行上最怕的是不能成,而不怕主管长官不公正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