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通语,早期称为雅言、雅音、通语、正音,明清称为官话,清末又开始称为国语,1956年大陆改称普通话。而官话一词演变为官话方言的含义。
中国的官方语言早期以中原雅音为正音,即中古汉语时期(主要是唐、宋)流行于中原(时汴、洛一带)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汉语正音分为南北两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为正统。晋代迁都南京,汉族政权第一次转移到南方,而以中原雅音为基础的金陵雅言则以正统身份成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东晋以后又有南北朝的对立,南朝治下的江东崛然而起,赶超中原地区,南京成为古汉语的孑遗地带。
隋朝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唐朝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
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后以元大都(北平)汉语语音——北平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匿名回答于2022-06-21 23:32:08
雅言是一个统称,指某个时代的标准语,即正统的官方口音。而正统的官方口音往往是以京城所在地的语言或统治者本身的民族语言为主,例如:在夏商周时期,王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省为中心的地区,雅言就是以河南省洛阳地区的口音为标准,当隋唐在陕西省建立帝国中心之后,雅言就变成带有关中口音的语言,当蒙古人建立元朝的时候,作为元大都的北京地区的汉语就受到蒙古语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雅言。
所以,雅言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语言,她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今天被称为“普通话”的就是我们新中国的雅言。
匿名回答于2022-06-21 2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