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概括汉代至两宋时期茶文化形成的特点?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时。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他们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用,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从茶文化的社会层面上看,唐代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集团领导饮茗运动,而宋代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正式出现,宋朝一建立便在宫廷兴起饮茶风尚。宋太祖赵匡胤有饮茶癖好,历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至宋徽宗还亲自作《大观茶论》。

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集体品评茶的品质优劣的一种形式。斗茶之风的盛行,促进了茶叶学和茶艺的发展。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匿名回答于2021-08-09 22:28:0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