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不断地更换位置,形成许多重叠的丝片,由丝胶粘着,构成丝缕间具有许多微小孔隙的茧层。
茧层上的丝缕称茧丝,由外及里完成茧层后,蚕体显著缩小,摆动缓慢,吐丝失去规律性,最后在茧层内腔形成松乱的极薄丝层,称蛹衬,即完成吐丝结茧过程。
蚕茧有椭圆形、椭圆束腰(花生)形、球形和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体不健康、蔟具结构不良或上蔟方法不当时,会发生有蔟具印痕的柴印茧、由 2条蚕共同结成一茧的双宫茧以及黄斑茧、内印茧等畸形茧和次茧。
茧有白、黄、淡红、淡绿和肉红等色,生产上大多用白茧。
有色茧的色素,可经脱胶精练除去。
茧层结构,主要决定于结茧时的环境:多湿时茧层紧硬,茧表皱纹粗大明显;过干时茧层松软,茧表皱纹少或不明显。
前者缫丝时茧丝易切断,后者易使丝状成畸形,影响丝质。
匿名回答于2024-06-05 14:24:46
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或中部稍缢缩,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
匿名回答于2024-05-22 06: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