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是目前学界争论最大的一句。1、孔安国把“因”当作亲字讲;“宗”当作作敬字讲。后面的意思就是说所亲不失其亲,亦可宗敬。也就是所亲的是仁义之人,是为不失其亲。能够所亲不失其亲是有知人之明,故可宗敬。
2、程树德把“宗”当作宗族之宗讲。意思是汉儒解释九族,除直系九族外,又有父系母系妻系共为九族之说。因此,程解释:“缔姻不失其亲之人,则亦可等于同宗”换成现代汉语话,就是“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这句话历来都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是基本都不是很通(我也觉得很牵强)。
匿名回答于2024-05-28 18: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