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热扩散率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相当于物体的蓄热能力。
2、单位不同。
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单位w/m·k;热扩散率a(单位是m2/s)是热导率λ与比热容c和密度ρ的乘积之比。
3、物理意义不同。
导热系数表示的是流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而热扩散率指的则是物体内部热量扩散能力,即物体内部温度趋向均匀的能力。
导热系数仅针对存在导热的传热形式,当存在其他形式的热传递形式时,如辐射、对流和传质等多种传热形式时的复合传热关系,该性质通常被称为表观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又叫导温系数,它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相当于物体的蓄热能力,而分子为热导率,故两者之比反映了物质热量扩散的能力。这个综合物性参数对稳态导热没有影响,但是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匿名回答于2024-06-01 08:03:35
热传导系数表示的是流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而热扩散系数指的则是物体内部热量扩散能力,即物体内部温度趋向均匀的能力。
二、含义不同:
热传导系数即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热扩散系数,等于热传导系数/密度*定压比热容,其中,分母表示容积热容;热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的热惯性,热扩散系数越大表示热惯性越小,物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热平衡的状态越快。
传热方式: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一、热传导是指在不涉及物质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给相邻的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简称导热。
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液体、导电固体和非导电固体的导热机理是有所不同的。
1、气体中,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众所周知,气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使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2、导电固体中有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它们在晶格之间像气体分子那样运动。自由电子的运动在导电固体的导热中起着主要作用。
在非导电同体中,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3、至于液体中的导热机理,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定性上类似于气体,只是情况更复杂,因为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过程的影响远比气体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液体的导热机理类似于非导电固体。
匿名回答于2024-05-15 0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