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仔细思想,觉得中国文人无论怎样的活法,有一种活法是颇可推崇的——文人有傲骨。 文人有傲骨,自古皆然。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天地有正气”……翻开中国文学史,文人的傲骨俯拾皆是;托物言志,写松“扎根危岩傲霜雪”,写竹“虚心而有节”,写梅“凌寒独自开”,写莲“出污泥而不染”……傲骨铮铮的文字落地生金,千古流芳。正是有了这些傲骨铮铮的文人,有了这些傲骨铮铮的文学篇章,才有了我们引为自豪的文化宝藏,并激励着我们后世之人报国爱民,堂堂正正做人,洁身自好。 文人有傲骨,从今不尽然。今人文章不胜古,有几篇能令我们心潮澎湃,有几篇能传诸后世?文化的停滞和退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文者头脑中无精神,胸怀中无傲骨,精神是傲骨生长的土壤,傲骨是精神的见证。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句句皆是血”。而观今人,只为孔方兄折腰,追名逐利,贪图荣华,安于享乐,有人想做“高产”作家,以文致富,还有人甘愿做文化的窃贼,更有摇笔为舌,拨弄是非,肆意炒作,捧则上青天,贬则下地狱,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斯文丧尽!唉,人心不古,可叹,可叹! 我于一片喧嚣之中,能看到傲骨铮铮如孟君者,今世之幸也!但愿文人皆有傲骨,若此,则文人幸甚,世人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匿名回答于2019-11-17 04: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