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时候,比如一个人看见别人过着穷苦的生活会觉得心生怜悯,也许你会说这个人出世;再比如,一个人面对金银珠宝时无动于衷,也会觉得这是出世。
然而,第一个事例中,如果是这个人自己正在过真正贫苦生活,受尽他人嘲讽欺凌;第二个事例中的人如果正在经历身无分文的潦倒境况,此刻再看到眼前的金银珠宝。
这两个人又会有怎样的感觉?
当然,他们可以表面上看起来很出世,或许他们会告诉自己,要看开一些,用很多励志的道理来说服自己,对自己说不要那么世俗,但同时却心生怨愤之情。
这样就好像自己出世了。
就好像自己吃不到葡萄,但说葡萄其实没什么好吃的,多吃一个也不会怎么样,无所谓。
没吃过,怎知道好不好吃?吃过并且吃腻了,不再有念想,才是真正的放下。
不入世,怎能出世?
入世就要谈贪嗔痴,贪恋某物,自然就会想办法去得到,得不到,有了嗔念。
便会觉得痛苦不堪。这个过程让心智得到历练。
这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反而是在尽情地感受。让生活来过自己。
没有方法,来让自己出世或入世,让自己放下。能做的,就是去充分地生活。
然而却告诉自己,其实都是一场梦。
匿名回答于2019-06-03 10:25:43
入世,就是进入到俗世当中,用俗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俗世看重有钱人,你就拼命追逐金钱,力争做个有钱人;俗世看重权力,你就想方设法追逐权力;俗世……
出世,就是用高于世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俗世体验得差不多了,或者是能力到头了,或者是疲倦了,反正在俗世里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快乐了,天天看着一群人装模作样的演戏,看着都累,就想着从这个群体解脱出去,不屑于用这群人的标准了,这就是出世。
放下呢,就是……驾鹤西游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03 18:06:10
如何入世,你在红尘里,必有联系,牵挂,已经算是红尘人,已经入世不必说。
如何出世,红尘人怎么告诉你如何出世?
浅谈出世,人间不留我,道法三千,小千世界,因缘千万,为何不踏入?
匿名回答于2019-06-03 19:40:06
入世出世,是人生的从未知到知世俗中避其庸、守之清的智慧灵悟而惯的身心!
入世茫茫世间的善恶美丑丶弱肉强食丶阴谋阳谋丶勾心斗角、卑微奢啬丶贫溅富贵、尔虚吾诈、阴晴圆缺、旦夕祸福、喜怒哀乐丶悲欢离合丶生死于朝代更替。这些复杂多变的种种人生之味,经过了、偿过了、苦辣酸甜涩涩的感觉中,付首仰望清天依旧照人问。低头脚踏泥土径在前,回眸深思换自然,心碎重整无杂念、脑破收裂缝补去忧烦。
半生芳华释出世,无悲无喜、无愧无憾、无求无欲贪孤独。真正的享受的孤独才是美好的出世,出世了就会放下一切了!放下一切者人生只短离苦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03 20:29:02
入世就是入乡随俗,适者生存,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负自己该负的责任。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去拼搏,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出世就是不要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初心,善心,不因为世俗的无奈而厌世,颓废。看透世间一切,依旧热爱生活。出淤泥而不染。
放下就是一切爱恨情仇不要记挂于心。永远保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快乐健康的修身养性。
匿名回答于2019-06-03 21:42:40
入世则与外相合,知内外不断;出世则不住于景,逍遥往来。入世出世非对立,原本不二,入当知出,出而不断。若出世而断绝世间法,何必苟活;若入世而不知出离心,欲海浮沉而已。二者可得分乎
匿名回答于2019-06-03 22:01:03
生命即入世,人生来不得不入世,仿佛已进门而无法退出,无从放弃;
出世即超脱,卸载过多的凡俗和欲求,仿佛激流中勇退,自寻境界;
尽全力而不成,忽而清醒,自然放下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04 01:31:28
第一:先看看世间(在世),多数人都感觉苦,难,恐惧(无安全感),身体不行,奔波劳碌拼经济。第二:世间基本上是物累层次,上升到物外,出世了,自觉自立,生活有滋有味,身健无惧,自足不欠。第三:自立立人,尤其是中医,协调五行自身健基础上又帮助他人走向身体健康,这个就是入世!以上是最基础的有形层次,更高层次是无形的情意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05 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