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区别?

1. 摊丁入亩:就是把人丁税放到田税里一起征收,按照田地的数量为依据征收,避免了人多地少赋税重,人少地多赋税少的局面,有效促进人口增加,也有效避免土地兼并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减轻地少的平民的负担。这条政策,我认为触动的只是一般地主阶层的利益,对一般官员和朝中大臣影响很小。因为他们的土地都是隐藏的,根本不在地方政府的记录里。即使后面雍正皇帝要求这些人自己报出自己隐藏的田地,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官员都没怎么报,就算报也是意思意思,也就是隐藏一千亩地,他报个隐藏一百亩,或者五百亩的地他官方记录的丈量数据是一百亩,然后官员本身有特权免一定的田税,所以基本他们也没交税。所以这一条,雍正推行后,虽然地方地主有不满,但是对官吏影响不大,也推行成功了。
后来有大臣建议雍正彻底清查和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毕竟不说当年那个环境那个时代测量的粗糙,就是现在的乡镇,山头土地的丈量都是目测,很多农民的土地证和林权证的亩数都是虚的。想要准确掌握田地亩数,只有重新去一尺一丈的量。但雍正知道如果这样,那就真的触动官员和所有地主的根本利益了,根本推行不了,不过他拗不过大臣,答应试点。在四川试点,当场动乱,最终雍正停止了。
2. 官绅一体纳粮:这条要求官绅和平民一样交税,受到了官员和士子门激烈的反对,虽然雍正强行推行,但是他很快暴毙,他儿子乾隆上位,这条就废除了。
综合来看,官绅一体纳粮失败,摊丁入亩成功,在于对统治者根本利益冲击不同。冲击大的失败,冲击小的成功

匿名回答于2021-03-19 18:22:14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清朝雍正时期施行的一项政策,此政策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其它两条同样废除官员地主特权的政策是“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历史背景:


康熙执政四十余年之后国家财政出现危机,税收收入有限。而因固有的封建社会中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的制度,官员地主一类真正富有的人却不需上交多少赋税,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国库空虚,因此出台此政策优化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匿名回答于2021-11-23 06:56:19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两项改革制度,前者是清朝政府对于统治阶级的经济体制管理制度,目的是让绅士阶层增加对朝廷的经济上缴。

后者是调节富人阶级和底层阶级的土地经济管理制度,目的是让地主阶减缓土地兼并后不向朝廷如数交税的弊病。

匿名回答于2021-10-16 07:14:2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