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登幽州台歌古体诗在形式上和风格上特点?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古体诗,形式自由,字数不等,它的句式特点是,句子长短不一,且开头运用对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作者孤独,难遇良君的悲愤。

匿名回答于2021-04-04 21:54:44


古体诗与格律诗最大的差别是不太注重音韵,不需要看平仄。不一定要每句都是五言或七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匿名回答于2021-04-04 21:55:47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匿名回答于2021-04-23 20:27:3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