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zhōng,此字最早见于战国,形声,从心,中声,本义为尽心竭力,引申为忠厚。依照“声中有义”、“因声求义”学说,“忠”字可以认为是“中心不二”、“心”意集“中”,心无旁骛。
中”的甲骨文字形蕴含着人们对“天”的认识,“忠”自“中”出,说明“忠”内在地蕴含着虔敬恭谨的感情色彩,而“中”与“心”的结合又包含着“无私”“无偏”的内涵;又如书中运用统计方法,将先秦时期文献中“忠”的使用进行了统计概括,认为 “忠”蕴含着宽容、公正、俭朴、廉洁、爱国、忠君、无私、忠诚等种种涵义,“忠君”固然是“忠”思想的组成部分,但“忠”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准则,既约束个人,也约束君主,更强调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儒家“忠”思想也并不主张“愚忠”,而是主张事君以仁义,不能盲从。
匿名回答于2021-09-22 20:39:23
"忠"暂未见於甲骨文,最早只有金文。
忠:大公無私。
【其他解读】
忠,金文=(中)+(心)。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忠,敬仰并遵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忠”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富有意蕴的思想范畴,既源远流长,又历久弥新。
匿名回答于2021-09-25 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