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孔子到各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国君们没有接受?

我认为孔子的思想就是维护和平的思想,而不是图强争霸的思想,所以在乱世中不被采纳很正常。

在国家统一、和平建设的治世年代,孔子克己复礼、仁义忠孝、信智中庸、和而不同等等思想,无疑是教化和统治民众最好的手段。但在群雄并起,诸侯国危机四伏的乱世年代,在大家都在求存、图强、争霸的时代,只要还心存一点进取心的诸侯,是不屑于去走中庸之道,去教化民众繁琐的礼仪,去跟强国谈仁义智信的。

因为在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下,孔子的那一套治国理念无异于是与老虎将仁义、与狼群讲道德,那是“东郭先生”一厢情愿的迂腐行为。礼乐损坏正是因为群雄并起所致,诸侯国被吞并正是因为弱小无济的原因,而孔子还想去恢复周礼,以礼以德去面对强权,实在就是迂腐。孔子无法说服诸侯,后世西晋无法去说服五胡,明无法去说服元,明无法去说服清,清无法去说服西洋人,民国无法去说服日本,都说明强权是无法用道德仁义去解决的。

所以,正如晏子对齐景公所说的,要让老民众按孔子所说的一套去搞周朝的礼乐、去养老守孝,不说难得见到效果,而且还影响生产和打仗,这是君王需要的吗?自然不是,因此本来还想聘用孔子的齐景公,也不再理会孔子了。

那是孔子年轻时最接近于去实现自己抱负的一次,那年他35岁,已经搞了几年的礼仪教育,于是只有周游一番后又回到鲁国。到50岁后孔子时来运转,先被任命为鲁国的一个中都宰(市长),随后几年里更是一路高升,从小司空(工部官员)升大司寇(刑部尚书)兼相国,但没干两年,就被齐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送了80个搞礼乐的美女来就把鲁国的国君打倒了。

55岁的孔子失望至极,又带着他的弟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推销政治主张之路,但还是没有一个诸侯聘用他,于是他又回到鲁国,最后郁郁寡欢而逝。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16:36:42


因为孔子思想在当时比较前沿,世人根本无法理解,通俗点说就是拿大学的教材让小学生学,根本行不通。凡事都得有个过渡过程。再说诸候们每天攻城略地哪有闲功夫跟你孔子天方夜谭,所以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兵法才重要。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17:22:01


孔子在战国时期确实是在到处推销自己的思想,不被接纳的原因不是他的思想不好,是因为战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那时的各国国君更加看重的是能使自己国家富国强兵的思想,一切都是为了准备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一般不涉及这方面的,而且孔子还是一个爱讲实话的人,这种人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不受待见的,孔子的思想到现在两千多年了还一直被争论足见还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而战国时期的思想还有道家微弱的存在,其他思想早已经销声匿迹了,儒家两千年来总是在被质疑被砸烂然后被大树特树的过程中,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早完了,只有思想永恒,孔子的思想给了中国人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说孔子的思想让中国人懦弱,别忘了强者易碎的道理。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20:20:29


孔子的学说跟主张都是建立在高大上的基础上,需要付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好几代人的努力,成果才会出来!而诸侯各国领导人要的是立竿见影,一飞冲天的感觉。再加上孔子弟子众多,在奴隶社会可是不少的人数,跟何况这些人都能文能武,但凡孔子有想招兵买马,挣个地皮什么的,那也是容易的很,因此个国领导人都只是以礼相待,却闭而不见!

匿名回答于2019-06-30 01:06:16


因为孔子不懂得策略。当时,各国国君都想着争霸天下,至少维持生存。但孔子一味推销“仁政”,不合各国国君的口味。

匿名回答于2019-06-30 03:54:1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