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仁爱孝悌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孝观念萌芽


在原始社会时期,奉养老人是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行为。《礼记·礼运》篇中所说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正是原始社会氏族大家族里人们尊老爱幼的朴素情感的真实写照。这反映出孝意识在原始社会出现萌芽。


汉代


以孝治天下


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上的孝伦理观念与国家管理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孝治国。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将孝作为评判人的重要依据,甚至和忠联系起来,影响官员选拔。汉代完成了以孝文化作为国家体制基础的制度建构,求仕者“举孝廉”的做法一直延续下来。


近代


孝的创新发展


近代以来,愚昧僵化的传统孝文化受到严厉批判,转而向新型孝文化发展。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尽大孝,成为新的内涵。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传统孝文化继续在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周朝


孝成为社会伦理规范


殷人祭祀祖先更多是宗教意义上的祈求,而周朝增添了奉养父母的内涵,把以前“事死”的孝观念发展为一种“事生”的孝观念,孝德观初步形成。儒家将孝从家庭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层面,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

匿名回答于2021-03-24 03:09:0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