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具有宰相之职,形成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的机制。这是行政制度的重要变化。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下辖六部二十四司。尚书取联合办公制。都堂居省内中心,为政务活动中枢。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左右丞,俱在此办公,下设左右司,分掌六部。六部由六曹演变而来,以吏部为首,掌官吏选授、勋封及考课之政,下辖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户部掌人口、土地、钱谷及赋税之政,下辖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下辖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下辖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及按复谳禁之政,下辖刑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之政,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
匿名回答于2021-03-13 09:26:07
匿名回答于2021-03-13 09:29:24
中国古代国家机关及职能部门的设置每个朝代都不大相同,但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自皇帝之下分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是所有政务的中枢,掌管着行政大权。门下省原本只是皇帝的侍从部门,但是因为这个部门非常受皇帝重视和信赖,所以越来越重要,最后发展成为与中书省共掌政府的重要部门,有谏议纳言之职。尚书省是从西汉的秘书机关发展而来的,负责掌管六部,是最高的行政机关。
二、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负责文官的委任、考核、升迁、贬黜以及爵位的授予等等管理事宜;户部主要的是管钱,其次负责疆土、田地、赋税、百姓户籍以及官吏薪俸等等事宜;礼部负责掌管礼仪祭祀,其次还负责教育、科举及番邦事务。兵部主要是管理武将,主掌军队,对外战争、国防等事宜。刑部主管法律制定、修改、刑法以及案件审理等等职能。工部主要掌管土木水利兴建、军事及民用器物发明改进等事宜。
三、二十四司主要是六部之下,每部分设四司。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户部下设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礼部下设礼部司、祀部司、主客司、膳部司;兵部下设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刑部下设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工部下设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匿名回答于2021-03-13 09: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