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下《我与地坛》一文时,距离史铁生第一次进入地坛,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以来,史铁生无论阴、晴,无论喜怒哀乐,都要到地坛去,他熟悉地坛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风景。于是,值得我们探究的是,为什么是地坛?地坛与史铁生之间的“幽微暗影”是什么?而这些“幽微暗影”又反映了史铁生的哪些心理风景?
两条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史铁生自二十一岁起,双腿瘫痪无法行走,自此必须终生依靠轮椅行动,这份打击是开启他日后一切痛苦的来源,也是引导他走上写作之路的契机,因此,尽管“残障”此一议题牵涉到医学、道德、法律、社会等多种层面,但我们仍有必要重新省思一个残障的身体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加诸在这个残障的身体上的种种臆想。
匿名回答于2021-05-29 00:01:32
腿部残疾之后,史铁生焦虑苦闷,无法排遣。他几乎每天都去地坛,闷坐、看书、思考。地坛成了史铁生的精神家园。那几百年的古树,那旁逸斜出的枝叉藤蔓,那在地坛活动的人们,都使史铁生思考。他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自己还能干点儿什么?最终,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他了悟了生死,破茧成蝶,写出了《我与地坛》这本书,成长为著名作家。
匿名回答于2021-05-29 04: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