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孟子主张什么?

要搞清楚孟子主张什么,就要理解孟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最关心的问题。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前期到中期(战国自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是战国七雄竞相争霸的时期,各国为争夺领导权展开激烈的角逐。

孟子的思想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时代的问题应运而生,核心就是要实现天下平,就是孟子说的要“定于一”。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行仁政。

孟子认为,仁政,可以把个体和社会有机统一在一起,它的基础是仁,是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性善论;仁政得另一端,就是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民本论。

孟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实行仁政,就会得道多助,称王于天下,实现天下平,重新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而且这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王者在上,贤人辅助,百姓安乐,一切以仁为纽带。

孟子的主张,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善论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仁政是大厦的主体,而民本论则是大厦的真正用处所在。

孟子的主张,回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但并未引起统治者的兴趣,统治者们选择了更为实用的法家思想。

但是历史证明了孟子的伟大,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历史的一个基本规律,依靠巧取豪夺把天下占为己有的统治者,都难逃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孟子的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匿名回答于2019-07-18 09:41:10


孟子的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国君只要时刻牢记“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柞长久

1、“心之官则思”,强调思索的重要!

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重视事物的特殊性,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而不同”反对抹煞差别的绝对同一,主张在重视特殊性的基础上注意与普遍性的联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则进一步强调从特殊性出发,是孟子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

匿名回答于2019-07-18 11:46:34


孟子的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国君只要时刻牢记“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柞长久。

匿名回答于2019-07-18 17:39:36


孟子主张“仁”;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主张性善论;

孟子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匿名回答于2019-07-18 20:19:26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统治者要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匿名回答于2019-07-18 23:06:05


孔孟之道应属一体,其学说皆强调仁义二字。孟子尤强调浩然正气!文天祥绝笔才有“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文公杀身成仁之举,被后世仁人志士奉为不朽楷模!

匿名回答于2019-07-18 23:23:04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那个动乱纷争,诸侯割据争霸的时代。继续发扬孔子的“仁”的核心思想。并在孔子基础上有所变通。主张“仁政”治国。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为当时的儒家世子和学士奉为标杆。在那个时代,和孟子一样,很多的思想家,学士们,为了天下,著书立说,开坛讲义,思想辩论,学术自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学术大发展时期。为此后我国学术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匿名回答于2019-07-19 00:04:41


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们的很多学说、思想理论影响着后人。有很多政治主张对后世统治者也有很大影响。

孟子的主张主要是"仁政",他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

孟子的“仁政"要求广大平民生活能够稳定,减轻赋税徭役,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主张善论,这是他哲学思想的基础。他认为只有君子才有"仁 义 礼 智”。指出人性的道德修养就是认识的发展过程。

孟子的"仁政"还包括要求统治阶级办教育,要人民懂得“孝、悌"的道德,以维护封建秩序。

…… ……

匿名回答于2019-07-19 02:07:22


人皆曰“孔孟之道”,孟子继孔子之后,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扬光大,主张“仁治”。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君主应该爱护人民,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主张性善论,反对不义的战争。孔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匿名回答于2019-07-19 03:42:3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浓缩为一句话)

再简洁就是“君轻民贵”。

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没必要长篇大论。

匿名回答于2019-07-21 00:02:0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