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一、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

1、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

2、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二、用作连词,“同”“和”“跟”。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

三、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

3、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

四、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3、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五、与 jǔ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通举,推举)

匿名回答于2020-03-23 15:55:4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