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2-25 16:28:13
自太平真君十一年崔浩被诛后,道教势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逐步衰落,但佛教却自拓跋焘死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慢慢兴盛起来。
文成帝与太后冯氏尤好佛理,故于此年接受沙门统昙曜扎建议,在武州山(即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岗)开凿石窟;并仿帝王的生理特征雕造佛像,文成帝亦被佛徒们尊二心“当今如来”。一时间,佛教思想弥漫京都。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0:45:51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西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0:45:56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0:56:22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0:58:00
卫候不甘心失败,又向齐,郑两国求救,两国联军一度攻入卫境,但不久撤军回国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0:59:05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