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07-24 17:38:28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荀子就将孟子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说”变成了“性恶说”。既然人性本恶,那就必须用严格的法制来予以约束。因此,法儒荀子强调礼、法并重。到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李斯那里,操纵臣民的帝王术与“法后王”、“性恶论”结合,法家思想在理论和现实操作中都趋于成熟。
匿名回答于2021-05-17 01:57:59
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
性恶论是荀子提出的。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性恶论的观点一反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不存在天然自生的善良。
匿名回答于2021-11-26 22:44:14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性恶论的观点一反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不存在天然自生的善良,人性之善需要后天教化与教养而成。因此,荀子强调要化性起伪,要通过后天的教养来改变本性之恶。
匿名回答于2022-01-25 2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