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的六阶段是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费赏和认可。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匿名回答于2021-09-28 02:10:52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社会法制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也称“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匿名回答于2022-09-26 06:40:4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