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德政治方面:主张“仁”和“礼”

经济方面:崇尚重义轻利

思想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9:57:26


恢复周礼,君君臣臣,级别分明,阶层固化,父父子子,秩序井然,仁者爱仁,克己复礼,女守妇道,三从四德,万般下品,唯读书高,读书做官,教化百姓,皇权至尊,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6:13:50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子的政治思想学说十分复杂:以"仁"为核心,倡导仁者”爱人“,提倡"忠恕"之道。

强调"复礼”与"正名“,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但是亦赞同修正某些古代礼制。

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并总结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以及"学"与"思"相结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授与学习的方法。

在文艺思想上,既主张“事君"、"事父“,又要求“怨"“刺“腐败政治。

其"尽善尽美“论、"辞,达而已矣“的文质兼备论,正确的阐述了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其"兴、观、群、怨"论,较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特点和社会作用,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因其六世祖孔父嘉在国内动乱中被杀,后裔逃亡并定居鲁国。

孔子年幼时丧父,早年以“儒"为业,帮办婚丧、祭祀。成年后在乡里做过一些小官。至年长五、六十岁时,为推行自己的政治学说,率门徒周游陈、卫、曹、宋、郑、齐、蔡等诸国,终不得用。

回到鲁国后,聚徒讲学。据传,有弟子三千,著名者七十二贤人。(注)其弟子辑录的以孔子的言论为主的《论语》,则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及事迹。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专集。

《论语》的文句简约含蓄,颇多形象性的哲理格言,对后世影响很大。(曾有:半部《论语》定天下,之流世名句)。

孔子曾经先后编修,删订《诗》、《书》、《春秋》等书,为整理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泛指儒家经典著作的四书五经中,其《春秋》及《论语》均各占有一席之地。

注:孔子的弟子据说是七十二贤人为最著名的。六十年代时有一电影文学剧本《七十三贤人》,也是一喜剧题材,讲的是某乡间有一读书人,处处以孔子的理念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情,结果是笑话百出。适逢“文革",仅剧本刋出过…

匿名回答于2019-06-24 23:28:10


孔子曾经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出门后,学生们都问曾参,夫子说的是什么?曾参回答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作为孔子最器重和最重要学生之一,曾参可以说道出了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这就是忠恕之道。所谓的忠恕之道,就是推己及人,也就是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这样才符合仁爱之道。而对于仁爱,孔子也有具体的解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在回答仲弓(孔子弟子冉雍)和子贡(孔子弟子端木赐)时从两个角度说明了关于仁看法。其核心是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一方面,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自己要有所成就,也应该让他人有所成就。

所以,仁爱,并不是要强加给别人你所认为是好的正确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被别人强迫接受一些东西,所以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另一方面,仁爱,是既成就自己,也要成就他人,而不是为了成就自己,就要堵死别人取得成就的道路。

因此,在这两个基础上,孔子的所主张的“中庸之道”就很好理解了,中庸之道,就是凡事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而是争取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样一种状态才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仁爱之心才能做起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的效果。而能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的人,孔子当然认为就是“圣人”,尧舜这样的先贤先圣也未必能做到。

孔子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之所以生命力长久,就是因为即便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值得当代人学习借鉴。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5:44:53


你看一辈子孔子的书,恐怕你都没有摸到孔子的学问之门。。。

孔子的东西,其实就是这记载于儒家经典上面的文字!

隶楷文字是孔子教学所使用的蝌蚪文字发展并完备出来的。它并不是什么甲骨文金文小篆发展出来的。

这套文字是有严格的设置规范章法的文字系统。

孔子的思想其实就在这套文字的设置规范章法上面。

经过孔子之手的整理并推广出来的文字其实是不需要字典的。

记载于儒家经典上面的文字,都需要在一个米字格上面进行推演。

这个米字格,是理于一套数学解析关系的编排。

文字的笔画与组合是在这个米字格上面进行设置规范的。

古人以一套数学解析并推演宇宙天地万物,同样以这套数学解析关系设置并规范文字。

这就是古人造字以纪数。

隶楷文字是严格按照古人造字以纪数关系的设置规范出来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是没有这个严格规范章法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没有这个功能。

其实当今之人已经没有人知道孔子才是汉字系统化最重要的整理者与推广者了。。。

隶楷文字的系统化设置规范章法与演绎宇宙天地万物的逻辑同理!

这上面的学问,才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整理并推广出来全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套演绎关系的文字系统,这个功夫是现代任何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们都无法做到的!他们其实连这个想像功夫,或者说想像能力都没有!

把万物皆数的这个哲学思辨逻辑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其实就是孔子!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6:51:31


大家好,我是国学智慧。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所帮助。

首先,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全身画像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其次,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最后,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文化相关的文章,谢谢!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7:15:59


孔子的思想目标是天下大同,人类和谐。

提出的个人方面君子和而不同,提倡的基本点是,仁,义,礼,智,信。对社会的总体和谐方式就是就是他提出的守住道的概念,不同层次,位置各守其道。而对于这些思想具体的价值观和客观认知,也通过论语记载让后人通过那些一问一答和过程方式让人更充分去悟其中的意义思想。

而这些具体的思想内容,只为了一个思想目标,就是天下大同,和谐社会

孔子是主要以研究人的社会如何和谐的方法论思想。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9:37:01


夫子,圣人,主要思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有三:君使臣,臣事君,祭祀人祖承三皇人道传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对决策者最顶级的行治自警格言,是“子帅以正”的内核。“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克私欲为用,以公为求治目标,“克己复礼为仁”。

夫子论中庸,在6.29中庸之德民鲜久矣,“中庸”是决策者立心为公、执公道、随当世资源成就价值观做决策。中庸为至德为仁。《中庸》一书中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句,是秦大统后之人伪子思之名所撰,请诸位勿以此书解读孔子。《大学》更扯,君子修身修行难道是为了富屋胖体吗?《孟子》诡辩,混乱颠倒解释“仁义礼智信”。所以没有四书,只有《论语》一书为圣人之道。

礼不只是管理中的物资的治节分配,配合河图就是以行证道!“君子之仕,行其义也!”修行者个人之志与人道大治合,也是河图指明的证道得解脱的路。

为公行是义,平等心利人道成行是仁(仁既是定词,也是心思言行合成仁――名词)。“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也”,学长智,思成行,仁义礼智信的核心只有一个“公”字!“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决策者之思在人道公资源公制度的建设!

《论语》是圣人之道的集中体现,倡导以文教立国,“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同时《论语》中夫子识人之用反复提起,能识人才能断事进而断势!《论语》是人文圣典。

“我将无我,我为人民”,圣人之道。

愿中华复人祖之志,人道鼎立,人民大安,愿中华大兴!

匿名回答于2019-06-16 05:36:18


以礼:代法,以礼:代钢,以礼:治国,以礼:安国,以礼:安帮,以礼:安民,以礼:代教化国民,以礼:代理,以礼:相待,以礼:代情,克己复礼:。《礼仪:是孔子中心思想的全部内含》。以礼:治学,以学知礼:,《礼仪:天下,天下服礼:》。

匿名回答于2019-06-24 19:10:51


一、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而孔子的“仁”有多重含义:“爱人”,即是承认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有独立意志和生存权利,“爱人”是超出等级、阶级和家族的界限的,强调对一般人民的重视。“立人”,孔子把爱人推及到修身养性,认为“恭、宽、信、敏、惠”则是立人的宗旨。“达人”,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或者说爱人。自己的满足首先要施与别人,要“博施与民而能济众”。

二、“中庸”的思想。

它的意义:孔子强调“中庸”,是强调人们之间要仁爱、谅解、关怀、宽容。处理事情要有标准,要合情合理合法,对待事物一定要保持平衡,要有标准,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事物的平衡于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味强调保持平衡和标准,就很难进步,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要打破平衡。

三、重人道轻天道。

孔子认为天是存在的,是有意志有智慧的,天是人事的最高的决定者,因此人在艰难困苦是需要天的支持和信任,天是人的精神信仰和感情寄托,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但天不能代替人事,它不是发号施令的主宰。

四、“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的看法:主张“克己复礼”,主要是对统治者来说的,统治者要克服生活上的奢侈和政治上的僭越即有秩序、不越权。认为天下的“盛世”的标志就是天下有“礼”、“信”、“义”、“仁”、“让”,即有一整套典章制度和社会规范,这即是小康社会。

匿名回答于2021-07-14 00:01:34


相关知识问答